美國正遭遇雙重失敗,美軍參謀長馬克·米利高喊“如果中國和俄羅斯想保持和平,美國就必須得是軍事最強國”,卻很快被中國傳來的重磅消息打臉。中國航天、航空、無人機領域卻接連爆出重磅突破,天問二號深空采樣、C919商業首航、“九天”無人機掛載200枚巡飛彈。這些用美國1/4軍費實現的“非對稱超越”,正撕碎西方霸權邏輯的最后遮羞布。特朗普關稅戰一敗涂地后,提出訪華要求,中國的回應很直白:想談正事?必須按中國的規矩來!
據環球網報道稱,近日,美軍參謀長馬克·米利在國會聽證會上說:如果中國和俄羅斯想保持和平,美國就必須得是軍事最強國。
此話一出,立馬引發軒然大波,都2025年了,美國竟然還活在強權即是一切的幻想中。
不過,也難怪美國焦慮,在2023年中國高超音速導彈繞地球飛行、美國反導系統束手無策時,就預示著有這么一天。
更諷刺的是,中國國防預算僅占美國24%,卻在航天、航空、智能武器三大領域實現“成本碾壓”,天問二號用一次深空采樣任務延伸核威懾半徑,C919供應鏈60%國產化重構全球航空業格局,“九天”無人機的異構蜂巢系統甚至能用1個平臺控制200+作戰單元。這些突破背后,是美式霸權陷入的三大死結。
美國天價軍費背后,藏著36萬億國債的財政深淵。F-35項目超支800億美元的教訓尚未消化,中國“九天”無人機已用不到其1/10的研發成本實現16噸載荷。
更讓美國頭疼的是,對臺3.85億美元軍售非但沒嚇住中國大陸,反而加速了RCEP區域經濟整合,當美國用軍火綁定盟友時,中國用市場規模和產業鏈優勢改寫規則。這種經濟與軍事的“剪刀差”,讓美軍“代差優勢”從冷戰時的20年驟降至如今的3-5年。
美國星鏈計劃1.3萬顆衛星的“太空霸權”,正被天基量子通信的“降維打擊”所動搖。而“九天”無人機展現的智能集群作戰理念,更顛覆了傳統海空對抗模式,它搭載的巡飛彈群能同時打擊航母戰斗群和陸地基地,這種“非對稱殺傷”讓美軍“航母威懾”淪為昂貴靶標。
未來五年,中美的博弈臨界點已清晰可見,2026年中國高超音速武器部署量突破300枚,西太平洋將進入“反介入/區域拒止”新階段。
2027年臺海半導體供應鏈一旦中斷,全球科技產業將遭遇8萬億美元損失。
美國或許還沒意識到,21世紀的和平從不靠“軍事最強”維系。中國用C919的商業成功證明:真正的威懾力在于產業鏈自主;用“鯤龍”AG600的應急救援功能表明,大國重器可以既是盾牌也是紐帶。
在軍事威懾失效的情況下,特朗普打起了“關稅牌”,但是在中國面前,“關稅牌”依舊不管用,短短一個月后,美國就低頭了,中美雙方在日內瓦發布的經貿聯合聲明。
這說明,中國在首輪較量中贏得關鍵分,尤其當發展中國家目睹美國被迫放棄“極限施壓”套路、接受制度性談判框架時,全球貿易規則的天平正在悄然傾斜。
巧的是,就在聲明發布后第三天,訪問中東的特朗普突然對媒體放風,聲稱要“直飛北京”談合作。
特朗普費力炒作的背后,其實還是焦慮,因為中美雙方既沒有外交團隊提前鋪路,也未就芬太尼責任歸屬等核心爭議達成共識。
特朗普急著訪華,關鍵原因無非是因為對華關稅戰反噬美國就業率,直接導致他的支持率就斷崖式下跌。
中國對此心知肚明,面對美方輿論施壓,中方冷處理的態度傳遞出清晰信號:想談正事?先按規矩走完“建立互信四步走”——高層預熱、議題共識、流程確認、成果鋪墊,少玩即興表演的把戲。
美國現在是完全不裝了,中美關系也逐漸到了一個微妙且尷尬的階段,特朗普政府一邊釋放緩和信號,一邊暗中推動對47家中國半導體企業的設備禁運預案,還和英國達成了貿易協議,明晃晃的針對中國。不僅如此,美國還暗中扶持菲律賓,讓其加大在南海侵擾的頻率。
這是要和中國認真談的態度嗎?中國之所以和美國發表聯合聲明,是為了大局考慮,中國話說的很清楚,談判不同意讓步,接下來,如果美國還出什么幺蛾子,中國還有更多的反制等著美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