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操作實在太“精明”了!跟大家聊聊最近的新聞:在LPR于20號下調之前,廣州、廈門不少銀行偷偷把房貸利率上調了10BP。
為什么是10BP呢?
要知道,前段時間政策利率——7天逆回購剛剛下降了10BP。當時很多人還吐槽,降0.1%跟沒降差不多,沒想到銀行的操作更“絕”。它們直接在LPR公布前,把房貸利率偷偷漲上去,等LPR公布后再降0.1%,這才是真正的“明降暗不降”啊!
銀行為啥要這么做?
其實從去年10月我發的《房貸利率劃下紅線》就能看出端倪。當時《金融時報》明確報道,多家銀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綜合資金、人力、財務等各項成本后,3.2%是銀行5年期以上房貸的保本線。
所以,銀行此舉還是出于對息差的考慮。今年很多政策風向都在保護銀行息差,比如前段時間財政部的操作,起到類似降準的作用,增厚銀行資本;這次降息,政策利率也只降了0.1% ,生怕過度影響銀行利潤。
還有個重要原因,和我之前提到的新老房貸偏離度有關。去年10月后,存量房貸業主發現自己的房貸利率調整為LPR減30BP。如果在此基礎上,新老房貸偏離度超過30BP,就會觸發存量老房貸和新發房貸的調整機制,這是銀行不愿看到的。
去年LPR下調后是3.6%,這次LPR在21號公布后再降0.1%,變成3.5% 。算一下,存量老房貸業主的利率就是3.2%左右,如果再降30BP,突破3%達到2.9%,就會觸發新老房貸的調整。
換個角度看,現在銀行仿佛形成了“不降價聯盟”。大家約定好,只要你不降,我也不降,這樣都能維持較好的收益。要是還像去年10月那樣“惡性競爭”——看到LPR要降,有的銀行直接給出比LPR更低的利率,減30BP、40BP甚至50BP,去年10月甚至出現過外資銀行房貸利率低至2.6%的情況,幾乎逼近公積金貸款利率。
這種情況是監管不愿看到的。如果銀行都無底線“內卷”房貸利率,不管貸款風險,就不只是單個銀行的不良和壞賬問題,還會威脅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尤其是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中,必須要顧全大局。
另外,現階段對于房地產市場來說,降房貸利率未必是最好的選擇。按常規思路,房貸利率降到3%、2%,大家總會買房吧?但實際情況是,利率越降,越容易讓消費者形成“再等等,還會降”的心理預期。
如果想扭轉這種預期,明確告訴大家3%就是底線,無論何時都不會再突破,即便后續還會降,幅度也會很有限。這樣一來,房貸利率就不再是人們觀望的理由,不得不說,這背后或許有“高人”指點。
不過話說回來,銀行這種操作實在有損誠信和公信力。政策利率明明降了0.1%,銀行卻為了不讓利,在LPR公布前“反戈一擊”。消費者原本預期能通過降息少還點房貸,哪怕只是幾十塊,也是應得的利益。可銀行如此反復無常,以后還怎么讓大眾信任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