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研究生教育已成為學術創新的重要引擎。為深化人才培養改革、夯實學術根基,商學院精心策劃“研師益友”教師專訪系列活動。這項活動不僅旨在搭建師生深度交流的橋梁,更希望通過展現學者風采,讓“尊師重教”的理念在校園生根發芽。本期,我們有幸邀請到張妍老師,她將帶著豐富的學術經驗與獨到見解,為同學們帶來一場思想盛宴。
教師簡介
張妍,管理學博士,西安財經大學商學院專任教師,入選西安財經大學“青年英才發展支持計劃”,中國知網高被引學者Top 5%。
科研簡介: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等多項課題;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經濟管理》《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講授課程:《創業管理學》。
問題一:在數字化與AI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您認為商學院學生最需要補充哪些傳統課程之外的能力?您會推薦哪些具體的學習路徑?
我認為有兩項能力亟待加強:首先是獨立思考能力。在AI工具泛在化的今天,我們獲取信息的門檻降低了,但信息的甄別成本反而升高了。同學們需要建立批判性思維框架,不僅要能評估AI輸出內容的真實性、可行性和價值取向,更要能形成獨立的判斷體系。因此,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對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給出獨立回答,這種元認知能力至關重要。
其二是系統化的資源整合能力。當前我們處于信息爆炸但知識碎片化的環境中,真正的競爭優勢不在于獲取信息的廣度,而在于構建知識圖譜的能力。能否將離散資源轉化為解決方案,學會系統性、全面性地看待問題,是需要思考和掌握的能力。
可以通過跨學科的體系化閱讀來培養這些素質。不局限于本專業書籍,哲學、歷史、科技等領域的經典著作往往能提供更立體的思維工具。同時要注重知識的結構化整合,將書中洞察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助于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塑造批判性思維,進而促進個人發展。
問題二:我們注意到許多學生面臨“內卷”壓力,容易陷入同質化競爭。您認為學生該如何在學術/職業發展中找到自己的差異化優勢?
我們不一定要刻意去尋找差異化優勢,更重要的是專注于做好自己,使自己的內核更加強大。例如在考研選擇上,擅長數學的同學可以選擇計量經濟學等需要量化能力的領域,而具有人文特質的同學則可以考慮偏重定性研究的學科,避開短板。在構建自己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過程中,批判性思維尤為重要。批判性思維體現為,當面對問題時,不盲目接受既定觀點,而是主動思考“這個事情一定會這樣發展嗎”“事件發生后,可能會發生哪些結果?從而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應對方案”。批判性思維,是提升我們的問題意識,事件的論證能力和認知重構能力,從而不斷挑戰認知邊界的過程。推薦大家閱讀哲學入門書籍《蘇菲的世界》,這本書能夠有效鍛煉批判性思維。
問題三:很多學生在文獻綜述時容易陷入“堆砌”而非“梳理”,您有什么技巧能幫助學生真正“批判性”梳理文獻?
文獻梳理工作,是“描述內容—解構邏輯—提問反思—尋找差距”的過程。對于這個問題,關鍵在于學會提問。有些同學,提不出合適的問題,或者看不出問題所在,這可能不會引導真正的學習。文獻梳理的核心在于建立相關領域的文獻庫。
以學習某篇文獻為例,記錄內容可以包括:
1.基礎信息:文章的標題、來源期刊、發表年份、作者、研究方法、摘要以及新穎的觀點。必要時用不同顏色標記,以便后續回顧。
2.通過提問的方式深入學習文章:以審稿人視角,用挑剔的眼光審視文章,思考該文章仍存在哪些不足。嘗試找出這些問題,能有效鍛煉提問題的能力,而提問題能力的背后體現的則是想象力和創造力。再以作者視角,思考這篇文章的局限性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問題四:商科研究常涉及跨學科知識(如經濟學、統計學等),您建議學生如何高效學習并整合這些領域的工具和理論?
交叉學科研究培養的是一種“知識經紀能力”,即能精準識別各學科的工具價值,并在研究需要時進行恰當地調用和組合。對于跨學科知識的學習,可以從“問題錨定—理論嫁接—工具迭代”三個方面考慮:
1.明確研究問題:跨學科研究并非主動追求,而是源于研究問題的需要。在前期文獻閱讀的基礎上,必須清晰界定研究問題。能用一句話精準概括研究問題,是研究問題清晰性的重要標志。
2.開展研究設計:當確定問題需要跨學科視角后,就要進入理論篩選與嫁接階段。這個過程類似于建造拱橋:首先要識別關鍵的“拱頂石理論”,然后構建支撐性的學科支柱。例如研究消費者行為時,可能需要同時嫁接心理學的認知理論和經濟學的期望效用理論。這時必須回歸經典文獻,進行“深描”式的理論理解。
3.邊學邊用工具:在研究過程中,若遇到經濟學、統計學等學科工具使用需求,采用“需求觸發式學習”策略。當遇到復雜工具時,及時向領域專家請教,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問題五:如果請您給商學院學生推薦一個“最值得長期投入”的軟技能(如談判、演講、項目管理等),您會選什么?為什么?
批判性思維和持續學習,值得同學們重視。在VUCA時代,我們面臨的不僅是知識更新,更是認知范式的迭代。我們要始終保持開放的態度,高階地學習,批判性反思,重構認知,提升心智模式。
育新苗,耕教壇
寒來暑往,拳拳真心不變
愿同學們常記老師的叮囑
踏實奮進
道且長,行之將至
業雖艱,為者必成!
西安財經大學商學院
文案:商學院研究會學生部 辛語含
排版:馬偌淵
責任編輯:段文慧 鄒清博 劉心語
審核:郭思嘉 魚莎
商學院商苑傳媒新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