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趙小康 通訊員 李建朋 吳奕喬 文/圖)近日,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收到了一面特殊的錦旗,這面錦旗背后,是一個驚心動魄的生死救援故事。
4月25日,原本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患者李某某卻因一個突發情況遭遇了生命的重大考驗。當天上午11時,他毫無征兆地突發大咯血,大量鮮血瞬間溢出口鼻,很快便出現了窒息和心臟驟停的危急情況。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家屬心急如焚。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醫護人員迅速行動起來,展開了一場與死神的賽跑。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史捷接到消息后,第一時間組織了搶救。她深知,大咯血窒息的死亡率極高,每一秒都至關重要。在史捷的指揮下,醫護人員迅速為患者建立了人工氣道,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并進行胸外按壓和液體復蘇。經過約兩分鐘的緊張搶救,患者的呼吸和心律終于恢復,但危機并未解除。
通過床旁支氣管鏡觀察,醫護人員發現患者的左主支氣管正在大量出血,情況十分危急。史捷主任立即決定使用止血球囊堵塞左主支氣管開口,以保障右主支氣管及氣管的通氣。然而,負壓吸引瓶吸出的約500ml鮮血表明,患者的出血情況遠比想象中嚴重。史捷判斷,患者左支氣管動脈可能已經破裂,僅靠鏡下止血已無法奏效,必須緊急行支氣管動脈造影-栓塞術。
但轉運患者進行手術的風險巨大,患者隨時可能因活動性出血而出現生命危險。面對這一艱難抉擇,史捷主任向家屬充分說明了利弊,并取得了家屬的同意。在醫院的全力支持下,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重癥醫學科、介入導管室等多個科室迅速聯動,做好了轉運和手術的各項準備。
在轉運過程中,醫護人員全程陪同,使用轉運呼吸機保護患者。到達介入手術室后,急救中心負責人岳黎明主任和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昝雷主治醫生迅速開展了血管介入手術,而史捷主任則帶領馮懷東醫師通過人工氣道及氣管鏡等手段保證氣道通暢。經過約1小時的緊張手術,醫護人員成功地栓塞了患者左、右支氣管動脈的破裂血管。
然而,手術的成功并不意味著危機的解除。術后,患者的血氧飽和度仍然很低,史捷主任迅速判斷為血塊堵塞大氣道所致。他立即組織醫護人員將患者轉移至支氣管鏡室,使用電子支氣管鏡清理氣道內的血塊。經過約半小時的緊張治療,患者氣道內的血塊被全部清理干凈,呼吸機輔助通氣后,患者的氧飽和度終于上升至正常水平。
經過一系列緊張而有序的救治,患者李某某終于轉危為安,于5月9日順利出院,重新回到了家人的身邊。出院時,家屬激動地送來了錦旗,以表達對醫護人員深深的感激之情。
這面錦旗,不僅是對醫護人員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對他們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贊譽。在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這樣的生死救援故事并不罕見,醫院以急危重癥救治平臺為依托,建立了快速反應機制和團隊協作精神,為患者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實的防線。未來,醫院將繼續砥礪前行治流程,為更多危急重癥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