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風徐徐,蟬鳴荔紅。時下,正是荔枝飄香的季節,果農們又迎來了一年之中最忙碌的采摘、銷售旺季。5月20日,高州法院巧借荔枝采摘熱潮,走進村委會、果園、集市等開展普法宣傳,通過現場講解、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向群眾普及各類法律知識,以司法護航高州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
村委會里普法
“法官,我想在網上賣荔枝,得注意什么法律上的問題呀?”“法官,能幫我看看這個合同嗎?”
在高州市金山街道西塘村委會,法院干警們與群眾“坐到一起、談到一起、想到一處”,了解今年荔枝的長勢、產量及銷售情況,并結合實際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果農們講解荔枝種植、采摘、銷售等各個環節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并提供相應的防范建議,引導他們通過正確的法律途徑進行維權,樹立“辦事依法、遇事靠法”的法律意識。
荔枝園旁講法
走進荔枝園,飽滿的果實掛滿枝頭,果農們正忙著采摘、分揀、裝箱,一派繁忙景象。法院干警們在荔枝樹下開設起“普法小課堂”,和果農們邊采邊聊。“法官同志,要是遇到買家拖欠果款,我們該咋辦呀?”一位果農憂心忡忡地問道。
“首先,一定要保存好相關的交易憑證,比如合同、收據等。如果對方拖欠款項,咱們可以先通過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干警們耐心回答,果農們聽后恍然大悟,連連點頭表示以后一定多注意。
小攤位前釋法
在根子鎮中國荔枝博覽館,游客絡繹不絕,小攤位擺滿了一筐筐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荔枝,圓潤飽滿的果實堆成小山。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干警們一邊為現場的荔枝商戶和往來游客發放《民法典》《水果購銷合同參考樣本》等相關普法宣傳資料,一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規范使用交易單據、簽訂買賣合同中的注意事項等,讓游客和商戶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到實用的法律知識。
聽完干警們的耐心解答,商戶們紛紛感嘆,“以前我們賣荔枝都是口頭約定,有時候遇到不講信用的買家,吃虧了也不知道怎么辦。通過學法、用法,我們就有了‘尚方寶劍’,心里踏實多了。”
“這趟旅程真是收獲滿滿!”廣州客商李先生揚著手中的普法宣傳手冊,笑著說道。
(來源:高州市人民法院)
編輯:黃 茵
初審:李小玉
復審:林華善
終審:鄒夢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