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俄文化交流的宏大敘事中,“巍巍長白——中俄美術家主題油畫展”宛如一顆璀璨明珠,散發著獨特而迷人的藝術光芒。此次展覽的舉辦,是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框架下濃墨重彩的一筆,55幅俄羅斯藝術家作品和32幅中國藝術家作品于第二屆東北書博會期間同臺亮相,為深化兩國藝術領域的交流合作搭建了一座堅實的橋梁。
《遠山的呼喚》 尼基塔·門捷列夫采夫 作
巍巍長白山,這座屹立于吉林大地的名山,以其雄渾壯麗的自然景觀,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關東大地的精神象征,是自然與人文交織的傳奇。而俄羅斯油畫藝術,歷經歲月沉淀,有著深沉的歷史感與濃郁的情感張力,在世界藝術之林獨樹一幟。從列賓對人性哲思的深刻描繪,到列維坦畫布上流淌出的自然詩性;從巡回展覽畫派堅守的民主立場,到當代藝術家的先鋒探索,俄羅斯油畫始終在“民族性”與“世界性”的交融中不斷發展,展現出獨特魅力。
《長白仙境》 安德烈·巴贊諾夫 作
與此同時,中國藝術傳統秉持“以形寫神”的美學追求和“天人合一”的哲學境界,與俄羅斯藝術對生命本質的探尋、對社會現實的關注相互呼應。本次主題展見證了兩種藝術傳統,恰似兩條奔騰不息的江河,在文化交流的肥沃土壤中匯聚。
《飛瀑》 巴維爾·巴基德賽夫 作
此次展覽中,俄羅斯藝術家的作品展現出了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格里申·亞歷山大等畫家以長白山主峰及天池為主題創作的巨幅作品草圖,雖原作因尺幅過大未能現場展出,但從草圖中仍能感受到其磅礴的氣勢和對自然的敬畏。
《雪域長白》 格里申·亞歷山大 作
格里申·亞歷山大以白樺林為主題的作品,通過光影與色彩的巧妙組合,將四季輪回中的自然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安德烈·巴贊諾夫的作品在色彩與手法上融合了立體主義和夢幻現實主義,充滿浪漫色彩,透過虛幻的場景表達對生活與審美的獨特理解。
《溪谷美景》 安德烈·思古特里亞聯科 作
彼得·科納什、謝爾蓋·丹切夫等畫家的作品,則延續了俄羅斯油畫色塊凝重、渾厚有力的風格,在不拘小節中展現出令人驚喜的細節。值得一提的是,“90后”青年藝術家尼基塔·門捷列夫采夫大膽的用色和利落的筆法,彰顯出青年畫家蓬勃的藝術活力。
《天池》 彼得·科納什 作
《天池晨曦》 謝爾蓋·丹切夫 作
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同樣精彩紛呈。著名美術教育家胡悌麟的《天池之秋》,運用獨特的色彩,融入中國畫的寫意手法,與俄羅斯藝術家側重寫實的風格不同,它更注重捕捉秋日天池的神韻,蘊含著東方傳統哲學思想和審美藝術智慧。
《天池之秋》 胡悌麟 作
中國美協主席范迪安的《圖們江三國交界地》、吉林省美協主席王建國的《金色的田野》、趙開坤的《白樺林》以及劉兆武的《長白之路——雪山之下》等作品,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中國藝術家對地域風情、自然風光的獨特感悟,展現了中國油畫藝術的獨特魅力。
《圖們江三國交界地》 范迪安 作
《金色的田野》 王建國 作
“巍巍長白——中俄美術家主題油畫展”不只是一次藝術作品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深度對話。通過一幅幅精美的油畫,觀眾得以領略中俄兩國藝術的獨特風采,感受兩國文化的碰撞與交融。這種文化的交流與互鑒,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也為吉林在“一帶一路”向北開放的進程中增添了文化軟實力。它讓世界看到了吉林的生態之美、人文之韻與發展之志,也為深化中俄人文交流、推動兩國友誼持續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藝術展覽,讓中俄藝術的交流之花綻放得更加絢爛。
吉林日報美術部、特別產品制作部聯合出品
監制:欒哲 王奎龍
策劃:張振洪 賈艷玲
文案:張舟
剪輯:張馨月
配音:孫寰宇
美編:武官政 楊慧
責編:金馨鑫
編審:張宇
監審:董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