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機制和組織架構:構建“三縱三橫”協同育人體系
(一)統籌工作+專班推進,織密組織網絡
聊城市茌平區胡屯鎮中學教聯體建設領導小組,架設學校與家庭溝通的橋梁,聯系鎮派出所、婦聯等多個部門,以“學校牽頭、家庭協作、社會參與”為原則,構建“三縱三橫”協同的組織體系:縱向設立“鎮-校-年級”三級責任鏈條,橫向構建“家校社”三方聯動平臺。
(二)聯席會議+數據平臺,強化動態協同
建立“月例會”制度,每月召開聯席會議,通過會議實現消息互通。本年度多次協調解決殘疾學生就學、留守兒童住宿就餐等問題。緊跟市、區心理健康教育檢測機制,根據學生行為數據(課堂表現、心理測評等)觸發四級響應,如出現問題,及時聯動家、校、社區介入干預。
二、資源整合與共享舉措:打造“全域資源生態圈”
(一)構建“1+N”資源矩陣
以胡屯鎮中學為主陣地,整合鎮域內可利用的教育資源,與振興中學、三中附中、韓屯鎮中學、賈寨鎮中學等學校組成協作區,共同開展區域教研活動。通過聽評課、示范課、教學研討等方式,加強校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提升教學水平。
遵循“學段融合、上下貫通”的原則,與胡屯鎮中心小學建立縱向貫通的區鏈教研共同體。通過共同推出示范課、開展評課活動等方式,加強不同學段同學科之間的知識銜接和貫通。實現學生小初知識的縱向貫通,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二)家庭教育資源庫
全校近三分之一的老師擁有心理咨詢師證書或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書,以此為基礎,依托市區教育專家幫扶,多次邀請市區專家對本校師生進行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盡可能的讓學生享受更好、更廣闊的校家社教育平臺。
(三)社會實踐基地群
改造勞動教育基地,讓學生親身勞動,體會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支持鼓勵在家多幫助父母長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培養尊老敬老的良好道德品質;協調文旅局將徐河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納入實踐課程;協調鎮政府將胡屯鎮五星廣場作為學生課余鍛煉場所和課外實踐場地;聯合胡屯鎮工廠——茌平雙豐熱交換器有限公司開設“工業研學課堂”;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家庭教育課堂。
(四)數字資源共享平臺
上線“胡屯教育云”,實現全校教師教案100%共享。對網絡平臺上的專家精品課程、專家講座資源進行深度學習研討,運用到教學當中。茌平區胡屯鎮中學積極與其他學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如教學課件、教學經驗、教學設備等。通過優勢互補,提升學校整體教育教學水平。
三、實踐活動與育人成效:激活鄉村教育新生態
(一)特色實踐項目集群
1.“家校成長共同體”項目
開展“家長開放日”“親子共讀”“智慧家長課堂”等活動,搭建家校溝通的橋梁,共筑家校成長共同體,家長參與率達99%。
2.鄉村少年振興行動
組織學生參與“國風繪畫”“非遺剪紙傳承”、科技展、藝術節、運動會等實踐活動,作品多次入選區級、市級展覽和比賽,每年都有作品在山東省“山青之星”大賽中獲獎。通過運動、比賽的形式,抓好本校青少年的“振興”,促進本校青少年的個性發展。
3.陽光心靈工程
通過5月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為契機,策劃以5月為主,全年為輔的“陽光心靈工程”,全方位呵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多維育人成效凸顯
2024-2025學年,學生綜合素質優良率明顯提升,家庭教育顯著見效,親子矛盾發生率明顯下降,帶動學生成績穩步前進和全面發展,得到胡屯鎮人民的一致好評。
四、創新亮點
(一)教育聯勤指揮中心
聯合公安、市監等部門實時監控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流動攤販12處,新增校門口防撞設施等。
(二)“成長護航”體系
以“三縱三橫”協同育人體系為保障,以“全域資源生態圈”建設整合資源,激活鄉村教育新生態,擴大學生校內外實踐范圍,促進學生個性成長與全面成長相結合。
聊城市茌平區胡屯鎮中學通過機制創新打破教育邊界,構建起鄉鎮教育協同發展的“胡屯模式”,為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教聯體建設”提供了鮮活樣本。
聲明
本 文來 源于聊城市茌平區胡屯鎮中學。以 上圖 文,貴在 分享,版權 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 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Sunshine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