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 題:局地超40攝氏度 北方高溫干旱延續
新華社記者柴婷、劉彤、王紫軒
中央氣象臺5月20日18時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21日我國華北部分地區將繼續出現35攝氏度至36攝氏度高溫天氣,其中,陜西南部、山西南部等局地可達40攝氏度以上。
記者從山西省氣象局了解到,20日,山西省中南部部分地區出現35攝氏度以上、局部40攝氏度以上高溫,部分麥區可能有冬小麥干熱風災害風險。晉中盆地,運城和臨汾局部有輕到重度干熱風災害風險。
高溫天氣持續,目前陜西省氣象局和各地市氣象局均處于重大氣象災害(干旱)Ⅳ級應急響應狀態。5月20日、21日,陜北、關中、陜南等多地氣溫達37攝氏度以上,寶雞、西安、咸陽、安康等地的氣溫,將達到40攝氏度及以上。
望著山坡上一株株葉子發黃、開始卷曲的茶樹,陜西省寧陜縣梅子鎮生鳳茶園負責人王興兵的眼神里,滿是擔憂和焦急。
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寧陜縣,今年1到4月總降水量較歷史同期減少40毫米以上,土壤墑情明顯偏差。持續的高溫少雨天氣,給群眾生活、生產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為了抗旱保生產,王興兵和村民主動行動起來。為了抽水灌溉茶樹,大伙兒肩挑背扛,磕磕絆絆地將300多斤重的應急水泵搬運到遠處的水源。
隨著“咔噠”一聲電閘閉合,清冽的水流如甘霖般噴涌而出,緩緩注入干涸的茶田。
在距離梅子鎮35公里的筒車灣鎮膠州小區,住戶谷照秀打開自家的自來水管,清澈的自來水便接滿了洗菜盆。“雖然今年天氣干旱,但我們鎮一直都沒停過水,平時生活用水都很正常。”
為了堅決守住人飲安全底線,陜西省水利廳指導各地、各單位從最不利情況出發,按照“精準范圍、精準對象、精準時段、精準措施”的要求,動態跟蹤水庫蓄水、墑情及需水變化情況,動態優化水量分配方案,保障用水安全。
高溫少雨,也給甘肅省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旱情。記者從甘肅省水利廳獲悉,入春以來,由于氣溫偏高,降水偏少46.2%。目前,甘肅已對武威市、白銀市、定西市、平涼市、慶陽市啟動干旱災害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環城鎮龔淌村位于遠離河流的半山腰上,農戶大多靠自家集雨場窖存水進行小面積點灌。記者在59歲的村民劉彥河家中看到,他用燒水壺打了水窖中的存水,給每株苗精準“喂水”。
據了解,該村每家都有政府補貼修建的至少1個集流場和2個水窖。“我家水窖能蓄水50方左右,主要保障家里4頭牛和20多只羊的飲水。”劉彥河說。
記者走訪過程中看到有水車正向各村運水,環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按照“先保人飲,后保產業”原則,組織縣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安排三支送水隊伍將自來水統一送到鄉鎮村組應急取水點,由鄉村組織農戶拉運,尤其對特殊困難群體由鄉村送水上門,確保群眾生活用水不出問題,目前已為20個鄉鎮應急取水點送水22428方。
運城市是山西冬小麥的主要產區,近日,據氣象部門預測,運城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超過37攝氏度,局部地區甚至超過40攝氏度,并伴有干熱風。“當前正值籽粒灌漿關鍵期,持續高溫會導致小麥提前‘枯熟’,千粒重下降。”運城市夏縣高級農藝師李淑能說,灌漿飽滿度直接決定今年的收成。
為應對旱情,運城采取多項措施保障夏糧穩產增收。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種植戶根據小麥苗情和墑情進行科學管理。運城市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介紹,今年還推廣了“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巡田、地面傳感器,構建起三維墑情監測網,從“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
記者從甘肅省氣象局獲悉,5月21日至22日,受高原槽和冷空氣影響,甘肅甘南、隴南、天水、定西南部、平涼西部等地將有一次降水過程,對當前旱情有一定緩和作用。
氣象和水利部門提示,受旱地區要做好應急供水、農業灌溉用水的保障工作,確保群眾飲水安全,通過科學安排灌溉用水輪次等努力保障農業灌溉用水,緩解旱情影響。(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