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進入新發展階段,城市品牌已然成為彰顯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影響力與競爭力的核心關鍵。福建省三明市,這座位于閩西北的山城,近年來全力推進城市品牌建設,以“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為品牌核心,通過全方位、多領域的探索與實踐,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塑造之路,為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三明城市標識以“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為設計主線,以草書漢字“三明”二字為主體構架,運用紅、綠、藍三基色,融合革命老區、青山綠水、丹霞世遺、客家祖地、朱子文化、萬壽巖等地方特色元素,凸顯三明的地域特征和人文風采。
“四梁八柱”強筋筑基
三明市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締造的一座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到2019年是三明城市品牌的基礎創建階段,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三明市筑起了城市品牌的“四梁八柱”。
“八柱”是基礎支撐體系,支撐起了三明城市品牌建設的底盤。
紅色傳承。三明全域為原中央蘇區縣,是毛澤東同志詩贊“風展紅旗如畫”的中央蘇區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征的四個出發地之一。2021年1月,三明市被國務院列入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工業基地。三明市“先有工業,后有城市”“先有三鋼,后有三明”。1958年4月,福建省委部署在三明建設福建省重工業基地。如今,三明市集聚全省最大的鋼鐵、造紙、重型卡車等生產企業,鋼鐵與裝備制造、氟新材料、石墨烯、生物醫藥等11條特色產業鏈發展迅猛。
文明創建。三明市是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發源地,1984年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會議在三明市召開,興起了“全國學三明,三明學全國”熱潮。40多年來,三明市持續打響“滿意在三明”品牌,連續三屆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市樹市花。1991年1月,三明市決定將三角梅和迎春花并列為“市花”,將黃花槐和紅花紫荊并列為“市樹”。
青山綠水。早在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常口村調研時就指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三明市牢記囑托,一以貫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如今,全市森林覆蓋率77.12%,持續舉辦19屆海峽兩岸林業博覽會,獲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擁有泰寧世界自然遺產等3個世界級和200多個國家級旅游品牌。
文化滋養。2000年1月,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萬壽巖遺址得以保護幸存。該遺址面世將古人類在福建活動的歷史提前到距今20萬年前。三明市在2017年獲批設立國家級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基礎上,持續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寧化縣已舉辦30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尤溪縣已連續18年舉辦朱熹誕辰祭典活動,并于2024年舉辦第三屆考亭論壇。
三明精神。2005年5月,三明市委審定“開明、清明、文明”為新時期的三明精神。
改革創新。2012年,三明市率先統籌推進“三醫聯動”改革,成為全國醫改樣板。此外,三明市是全國首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永安洪田鎮洪田村早在1998年就率先“分山到戶”,被譽為“中國林改的小崗村”。上世紀90年代以來,沙縣人借改革東風,創新推動沙縣小吃“引領風騷”,產業已覆蓋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
“四梁”是核心戰略架構。2019年5月,三明市委九屆九次全會提出,要發揮比較優勢,找準適合三明發展的路子?!凹t色三明”“工業三明”“綠色三明”“文明三明”是三明市在發展過程中積累和沉淀下來的特色比較優勢,是三明區別于其他城市的獨特標記和最具特色的“四張名片”。
八柱為縱向根基,四梁為橫向棟梁,柱撐梁、梁定柱,形成了三明城市品牌建設“立柱筑基—架梁定向—榫卯咬合”筋強骨壯的閉環體系。
福建省三明市山水相依,風景如畫。曹建平攝
“六個一”工程全面推進
品牌建設如何深入人心?2020年2月以來,三明市在“四梁八柱”基礎上,全面啟動城市品牌宣傳推廣工作。市委辦、市政府辦印發《三明市城市名片策劃宣傳工作方案(試行)》,在市委宣傳部內成立三明市城市品牌宣傳促進中心,系統化推進城市IP“六個一”工程,即一句宣傳詞、一個宣傳片、一個LOGO、一個吉祥物、一首主題曲、一首詞賦,全面提升城市品牌影響力。
城市宣傳主題詞是城市品牌的首要核心要素,從2020年3月征集開始,累計收到全國各地2800余人次投稿的6500余條作品,最終于當年8月確定“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作為城市品牌宣傳詞。由此,三明城市品牌體系建設有了主題主線,開啟了一場更深刻的品牌敘事。
隨后,《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城市形象宣傳片全面展現三明市的獨特魅力,成為對外交流與形象傳播的重要名片;《如畫三明》主題曲為三明城市品牌建設帶來了新的活力與傳播動力;《三明賦》為城市品牌建設注入了豐富、鮮活的內涵,成為城市形象宣傳不可或缺的元素……
尤值一提的是,城市形象標識和吉祥物的推出,為三明城市品牌賦予了更具象、更生動的表達,提升了城市品牌的辨識度和親和力。如今,它們廣泛出現在三明的街頭巷尾、各類重大活動現場、公共交通工具、農特產品包裝等地方,傳遞著三明聲音,講述著三明故事。
為逐步完善城市品牌體系,三明市通過項目化推進“四張名片”宣傳、紅色故事宣講、各類文藝創作、傳播矩陣構建等,特別是2020年11月,中宣部帶隊,19家中央和省內外媒體的180多名記者組成強大采訪陣容,在三明全域蹲點采訪5天,推出“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等11個專題專欄、750多篇(條)報道,掀起“三明實踐”傳播熱潮,極大地提升了三明城市品牌的知曉度。
在不斷的努力下,三明城市品牌指數逐年提高,2024年位居全國地級市第35名,并入圍“2024年活力之城”案例;在2024年度福建全省九市一區營商環境排名中,三明市被列入優良城市,其中經營主體滿意度排名全省第一、8個指標成為全省標桿。
三明城市吉祥物“明明”單名分別為明奇奇、明寶寶、明靈靈,取“麒麟寶”三字諧音,代表著開明、清明、文明的城市精神和明亮、明快、明麗的城市品格。
IP打造全域發力
今年5月1日,吉祥物“明明”等首批文創產品上市、微信表情包及購物小程序上線,毛絨公仔、冰箱貼、文化衫等文創產品備受市民喜歡。今年春節和“五一”,“跟著吉祥物游三明”成為當地假日文旅新亮點。
目前,三明城市品牌構建已進入城市IP打造的階段,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和產業變現力,并著力從“促共識、促融合、促傳播、促應用、促發展”五個維度系統發力,“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城市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促共識,凝聚多方合力。全市內聚合力,形成“上下聯動、全員參與”的長效推進格局;外引智力,積極爭取權威城市品牌研究機構的合作支持,激發更大傳播效能。
促融合,整合全域資源。三明市結合省運會等重大活動、重大項目,依托蘇區振興、滬明合作等政策機遇,推動城市IP與文旅活動、產業載體有機嫁接,提升社會知曉度。
促傳播,營造濃厚氛圍。通過加強全媒體報道,用好全媒體平臺,借力人工智能技術,策劃系列融媒產品,三明市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力。
促應用,深化場景落地。三明市注冊城市品牌商標,圍繞景觀化、體驗化、互動化、休閑化、市場化和創新化“六化”,深入實施城市品牌應用項目,創建可感知的城市意象。
促發展,賦能老區建設。三明市通過品牌影響力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市民歸屬感,吸引人才落戶,資金落地,培育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集群,推動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
城市品牌大事記
▲2020年2月14日,三明市委、市政府印發實施《三明市城市名片策劃宣傳工作方案(試行)》(明委電〔2020〕16號)。
▲2020年3~8月,三明市面向全社會開展三明城市宣傳詞征集評選工作,并正式確定“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為三明城市形象宣傳主題詞。
▲2021年3月,中國城市品牌評價項目組、中國城市報社聯合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發布全國城市傳播(地級市)百強榜,三明位列第44名,居全省入圍地級市首位。
▲2021年5月27日,三明市城市品牌宣傳促進中心成立。
▲2021年,原紅色三明故事宣講團更名為“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紅色故事宣講團。
▲2021年5月,中國城市品牌評價項目組、中國城市報發布全國地級市品牌指數百強榜,三明市位列第38名(2023年位列第37名,2024年位列第35名)。
▲2023年4月,由中央電視臺相關部門承接制作的《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城市形象宣傳片推出。
▲2023年4月23日,三明市委宣傳部印發實施《三明市城市品牌宣傳提升工作方案》(明委宣〔2023〕30號)。
▲2023年8~11月,三明市面向全社會開展三明城市形象LOGO征集評選工作。
▲2024年1月1日,三明城市形象LOGO正式發布并投入使用。
▲2024年1月5日,三明城市形象LOGO獲福建省版權局審核通過。
▲2024年1月18日,三明市委宣傳部、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印發實施《三明城市形象標識使用管理辦法(試行)》。
▲2024年3~8月,三明市面向全社會開展三明城市吉祥物征集評選工作。
▲2024年12月15日,三明城市吉祥物獲福建省版權局審核通過。
▲2024年12月23日,三明城市吉祥物正式發布。
▲2025年1月1日,三明市出臺施行《三明市城市吉祥物和形象標識使用管理辦法》。
▲2025年5月1日,三明城市吉祥物“明明”首批文創產品上市。
原標題: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 福建省三明市城市品牌建設“三部曲”
■來源:中國城市報記者 鞏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