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屢屢引發社會關注,而在伊金霍洛旗,“家長食堂”模式正悄然破解這一難題——學校食堂內,超半數員工為學生家長,從采購到烹飪全程參與,打造“放心餐”,更讓校園餐吃出“媽媽的味道”。
在伊金霍洛旗第一小學的學校食堂內,工作人員正在忙活著。他們對各類食材進行嚴格擇洗,切菜、配菜、加工,每一步都格外嚴謹認真,為孩子們精心準備著豐盛的午餐,家校共同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伊金霍洛旗第一小學學生家長袁先則告訴記者:“通過參與學校食堂工作,我見證了食材從采購到烹飪的全過程,每一步都嚴格把關,孩子吃得安心,家長也放心。”
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不僅需要教育等部門的硬核監管,更離不開家長力量的溫暖托舉。每天早上,企業送菜人員把當日餐食的原材料送至學校,家長們和學校的老師、廚師,都會對運來的蔬菜和肉類進行嚴格檢查,看是否缺斤少兩,是否新鮮,是否有異味,如果出現問題產品,現場便退回去。
“我們對每一份食材的來源都經過嚴格篩選,確保新鮮、優質。從烹飪到出餐,每一步都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規程,確保每一份飯菜都能達到最好標準。”伊金霍洛旗第四中學副校長魏正琪說。
教育無小事,孩子的健康,是千萬家庭的牽掛。一直以來,伊金霍洛旗各學校,制定并嚴格執行一系列食品衛生安全規范制度及措施,通過嚴格的招投標,選擇合格的供應商,購買放心食材,家長直接參與學校食堂的食材驗收、儲存記錄、環境衛生安全監督以及菜品質量把控等關鍵流程,確保學生們的飲食健康,實現食堂零投訴、家長零質疑。
鄂爾多斯市立育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高子俊告訴記者:“通過招聘家長到學校食堂工作,既發揮了家長對食堂的監督作用,也讓校園食品安全得到了雙重保障。同時,實現家、校、后廚共同監督,并肩作戰,給孩子舌尖上的安全又增加了一道鎖,目前餐廳工作人員一半以上是家長。”
“家長食堂”不僅是一種管理模式創新,更是家校共育理念的生動實踐。它讓教育回歸“以人為本”的本質,用最樸實的“媽媽味道”傳遞社會對下一代的關愛。期待這一模式能在更多學校落地生根,讓校園餐成為滋養孩子成長的“安全港”。
丨來源: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張俊英 趙瑞)
丨責編: 韓嬌嬌 丨校對:郭楷彥
丨審核:朱肸 張金玲
伊金霍洛發布長期面向社會征集稿件,請讀者朋友們積極投稿。郵箱:3248054815@qq.com。本信息圖文僅為公益宣傳,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大美綠城?公益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