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這句由戴比爾斯創造的經典廣告詞,曾讓無數人將鉆石與永恒愛情畫上等號。
可就在2023年,當國內知名鉆戒品牌I Do的母公司被申請破產重組時,人們突然發現,鉆石市場早就改了風向。
直到現在,即便2年過去了,鉆石的地位仍然低迷。
曾經風靡一時的鉆石,是如何跌落神壇的呢。
2023年1月,一則消息在珠寶行業投下重磅炸彈:鉆戒品牌I Do的母公司恒信璽利被申請破產審查。
這家曾以“陳小春、應采兒夫婦代言”“植入70多部影視劇”著稱的企業,巔峰時期在全國擁有715家門店,年營收超22億元。
但到了2022年上半年,其營收暴跌42%,凈利潤縮水近九成,半年內關閉85家門店,員工從1684人裁至1104人。
這場暴跌,甚至直接影響到了下游的花商。
哈爾濱鮮花老板王莉,從2017年起為I Do直營店供應鮮花,每周更換100支新鮮花束,卻在2021年底開始被拖欠2萬元貨款。
當她輾轉聯系上品牌對接人時,對方只留下一句:“公司要清算重組,建議走法律程序。”而這位副總監自己,已經9個月沒領到工資。
這家號稱“百年奢侈品品牌”的企業,竟然慘到連2萬元欠款都無力償還?
而在東北大區辦公室解散前,21名員工被拖欠工資和補償金竟高達320萬元。
有人試圖申請勞動仲裁,卻發現分公司早已注銷。
曾經在劉畊宏直播間賣出千萬元天價鉆戒的I Do,最終倒在了“真愛營銷”泡沫破滅的塵埃里。
除了市場的變化,鉆石的暴跌與河南還有著不少的關系。
當傳統鉆石商還在用“稀缺性”講故事時,河南柘城縣的實驗室正以工業化速度“生產”鉆石。
在這里,一臺六面頂壓機通過高溫高壓技術,只需一個月就能培育出D色、VVS凈度的頂級鉆石。
2023年,中國生產了全球70%的培育鉆石,其中80%來自河南。
這座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如今每年產出400萬克拉鉆石,足以讓全歐洲新娘戴上“鴿子蛋”。
價格落差更是顛覆認知:1克拉天然鉆石售價5-15萬元,而河南培育鉆石只需6000-8000元。
上海白領李小姐用買施華洛世奇水晶飾品的預算,定制了一枚帶IGI證書的1克拉鉆石耳釘,香港富豪朱女士則用10分鐘決定定制5克拉公主方鉆,只因“肉眼根本分不出區別”。
社交平臺上,年輕人開始炫耀“周末打飛的去河南買鉆戒”,直言“鉆石自由比財務自由簡單多了”。
這場革命的技術底氣,源自中國超硬材料產業的逆襲。
1963年鄭州三磨所研制出第一顆人造金剛石,2001年國產六面頂壓機效率超越歐美設備20倍。
如今,河南企業已掌握從設備制造、毛坯生產到切割打磨的全產業鏈,連戴比爾斯CEO都不得不承認:“培育鉆石不是對手,而是拓展消費群體的契機。”
面對河南鉆石的沖擊,傳統巨頭節節敗退。
戴比爾斯2024年底庫存積壓高達146億元,創2008年以來新高,不得不將毛坯鉆價格一年內下調25%。
美國第二大鉆石商WD直接破產,印度蘇拉特兩萬多名鉆石工人失業。
曾經壟斷全球鉆石定價權的“卡特爾”體系,在實驗室培育的晶體面前土崩瓦解。
市場數據的逆轉更具說服力:
2023年天然鉆石銷售額下降8%,培育鉆石卻逆勢增長38%;
知乎24萬網友投票中,僅25%堅持“結婚必須買天然鉆”,33%選擇培育鉆。
就連奢侈品巨頭也紛紛倒戈——LVMH、GUCCI推出培育鉆系列,施華洛世奇將生產線轉向人造水晶。
唯有戴比爾斯還在勉強維持“奢侈身段”,其培育鉆品牌Lightbox定價仍是河南鉆石的5倍。
微博有一個話題:天價鉆石是世紀騙局嗎?
這條話題下,3.2萬條評論將“智商稅”“黃金更保值”頂上熱搜。
遼寧一位李女士花1.4萬元買的50分鉆戒,回收價僅2600元,而同期黃金價格漲幅超過30%。
Z世代年輕人,則更愿意為個性化定制買單,而非為西方編造的“稀缺神話”支付溢價。
然而,2023年香港春拍,102克拉天然白鉆仍以1.08億港元成交,河南柘光的5克拉定制鉆戒年增長15%,客戶中60%是“從天然鉆轉投”的富豪。
所以關于鉆石市場依然有兩極分化。
這種分化印證了行業判斷:天然鉆石憑借稀有性守住高端收藏市場,而培育鉆石正在吞噬大眾消費領域。
過去百年,戴比爾斯控制全球70%鉆石礦脈,用“克拉=愛情”的營銷收割紅利。
如今河南企業用“冰箱造冰”般的量產能力,打破了這種壟斷。
貝恩咨詢預測,2025年中國培育鉆市場規模將達295億元,全球滲透率升至13.8%。
當美國客戶開始委托中國親友代購河南鉆石時,這場“超硬材料戰爭”的勝負已初見分曉。
不過硝煙遠未散去。
天然鉆石陣營正試圖用“情感價值”反攻:周大生調研顯示,74%中國消費者仍認為天然鉆更珍貴,DR鉆戒用“一生只送一人”的營銷守住部分婚戀市場。
而在培育鉆石領域,河南企業既要應對國際品牌的價格絞殺,也要避免陷入低價內耗。
正如行業專家所言:“這場革命不是要消滅鉆石,而是讓更多人擁有選擇的權利。”
站在2025年回望,I Do的破產與河南鉆石的崛起,恰似一場新舊時代的交接儀式。
年輕人說,一起“去河南種鉆石”吧!
曾經靠營銷神話支撐的鉆石帝國,正在書寫最后的黃昏。
或許未來的某天,當孩子問起“鉆石為什么便宜”,父母會笑著回答:“因為中國河南人重新發明了永恒。”
參考資料:
1.澎湃新聞,《I Do被申請破產,這屆年輕人不買鉆石了?》
2.鳳凰網,《陳小春夫婦代言的鉆戒品牌I Do,母公司被申請破產!大量員工欠薪,供應商討債無門》
3.消費日報,《價格再次下調!》
4.東方財富網,《河南“人造鉆石”火出圈,海外富豪排隊買單》
編輯:藍橙
作者:老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