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兒童常見的耳部疾病之一,尤其是6歲以下的兒童,更易受到感染。中耳炎不僅會引起劇烈的耳痛,還可能導致聽力下降、發燒、耳道分泌物增多等癥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嚴重的中耳炎可能會引發鼓膜穿孔,甚至影響孩子的聽力發育和語言能力。
本期好醫生故事中的這位小朋友患者,更是因中耳炎發燒,在某次家長給孩子滴耳液時,突然發現耳道口被堵住了。甚至還用夾子夾出了一塊帶血絲的肉樣組織物,這讓家長驚慌不已,十分擔憂是否是鼓膜脫落了!
家長趕緊在春雨醫生平臺的推薦下,聯系到了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劉副主任。
聽了家長描述過孩子的癥狀和發現的組織物情況后,劉醫生趕緊先安撫了家長的情緒,并通過照片和家長給出的信息初步判斷:“從照片上來看有兩個可能性,一個是耳朵里塞的東西和分泌物以及血液混合導致的;第二個是外耳道長出了新生物。”
圖源:壹圖網
劉醫生給了家長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你用刀子把它切開,然后拿衛生紙把它粘一下看看,如果能夠消失變小,應該就是分泌物和血液的混合物,否則就是新生物。”
針對分泌物的形成,劉醫生也給出了兩種可能性,一種是因為中耳炎本身導致的分泌物產生,還有一種是因為鼓膜穿孔感染,導致的膿性分泌物流出。但具體是哪種原因造成的分泌物,劉醫生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做耳鏡檢查再進一步評估。
看到了劉醫生給出的初步診斷,家長內心有些緊張:“孩子有膿性分泌物流出,如果是鼓膜穿孔會影響聽力嗎?嚴不嚴重?”
劉醫生耐心解釋道:“會有輕度的影響,但是如果穿孔小,炎癥控制后大部分可以自愈。聽力會恢復正常,一般問題不大,可以做個耳鏡檢查,如果不方便的話,那就是抗炎治療,炎癥控制后再做評估。”同時安撫家長道:“有膿性分泌物也不一定是鼓膜穿孔,合并外耳道炎、鼓膜炎也是會出現膿性分泌物的。”
圖源:壹圖網
針對患者的情況,劉醫生建議:“做耳鏡的檢查可以將外耳道看得很清楚,然后清理干凈,看一下有沒有新生物或鼓膜穿孔,還可以評估炎癥的輕重,如果只是炎癥感染,那么做抗炎治療七到十天就可以痊愈了。”
聽到劉醫生的解釋后,家長又想起來一些細節:“組織物是昨晚取出來的,到現在已經有點干了,而且有變小。”收到這個消息后,劉醫生更準確地給出了判斷:“那就不管了,繼續用藥就好了,一周之后炎癥完全恢復,去做個耳鏡清理一下外耳道。”
而如果家長不想去做耳鏡檢查,劉醫生也建議就延續現在的治療方案,大概一周可以恢復正常,并提示了注意事項:“不要掏耳朵,注意耳朵不要進水。清淡飲食,多吃稀飯湯羹粥,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多喝水以溫開水為主,少量多次地喝,避免暴飲暴食,忌辛辣刺激性飲食,忌煙酒,忌過熱過涼的食物。盡量避免感冒勞累受涼。”
圖源:壹圖網
同時針對家長擔憂的是否為鼓膜脫落,劉醫生也給出了專業的回答:“不考慮鼓膜,鼓膜不會脫落,只可能是分泌物或者是新生物。”
雖然劉醫生給出了詳細的治療方案,但是家長還是對這個組織物感到疑惑和不安,并決定聽從劉醫生一開始提的建議,去醫院做了耳鏡檢查,并給劉醫生發來了檢查報告,根據報告來看,劉醫生表示:“鼓膜沒有穿孔,繼續我之前說的抗炎治療就好了。”
隨后家長發來消息說當地醫生判斷孩子耳道中的組織物可能是膽脂瘤,并詢問劉醫生有何看法。
膽脂瘤是一種需要手術治療的嚴重疾病,當地醫生的這個判斷無疑是讓家長感到更加焦慮了。好在劉醫生仔細看了家長發來的報告后表示不考慮膽脂瘤的可能性,建議讓孩子用藥一周后再去復查個耳鏡,如果組織物消失了,就更能確定不是膽脂瘤了。
像劉醫生這樣細心、耐心有同理心的醫生,在春雨平臺上有很多。春雨特基于平臺2024年真實問診數據、醫生活躍度、服務數量貢獻值、回復的及時性、患者滿意率及口碑評價、項目合作支持等多維度,綜合評選出2024春雨年度好醫生,內含“服務之星”、“妙手仁醫”、“特別貢獻”三個獎項。
我們希望以此榜單的發布,讓有就醫需求的患者可以更安心、更省心、更快捷地找到適合的醫生,得到最高效、專業、有效的救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