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昭安
馮道(五代十國時期著名宰相),字可道,他的名字正應了《道德經》里的那句“道可道,非常道”。而他本人絕對可以稱得上中國歷史上的“非常”之人。他先后輔佐了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四個王朝的十位君主,在每個王朝里他都處于權力的的核心,并能保全自己得以善終。到了晚年他回顧自己的一生時,沾沾自喜地說出這樣的話:“我到了暮年,生活還是這么愜意,有誰能像我這樣樂到現在呢?”因而,他為自己取名“長樂老”。
馮道之所以能夠成為亂世的政壇“常青樹”,確實有他自己獨到的本事。可以說馮道一生都是在投降和背叛中度過的。
馮道其貌不揚,甚至有點丑,但做事圓滑,為官也頗清正廉潔,從不受收他人賄賂,生活也特別簡樸,幾乎沒有任何可以讓政敵攻擊的把柄。除此之外,縱觀他傳奇的一生,能夠安身立命、成為政壇“常青樹”、官場“不倒翁”的關鍵之處,就在于:臉皮特別厚,簡直比城墻還要厚。
后晉皇帝石敬瑭,是歷史上著名的“兒皇帝”,為求契丹人幫助他奪取皇位,不惜割讓幽云十六州給契丹,并認契丹國主耶律德光做父親。公元936年,石敬瑭在契丹人的支持下滅了后唐,建立后晉。當了皇帝的他想派使節出使契丹,眾大臣都怕到了契丹受辱,一時無人敢應。
石敬瑭召來馮道,馮道毫無難色地說:“皇上您受契丹國主的恩典,微臣又受您的皇恩,您就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好了,臣保證不辱使命!”石敬瑭聽了這話特別感動,覺得終于有一個大臣如此體諒自己卑躬屈膝的內心,就把出使契丹的任務交給了馮道。
到了契丹,耶律德光看到馮道很高興,問他是否愿意留下來為契丹效力,馮道的回答很巧妙:“我國皇帝是您的臣子,您是我朝皇帝的父親,這樣算來,兩個朝廷都是你們父子倆的,你們父子倆都是我的君主,我這個做臣子的在哪里效力又有什么分別呢?”耶律德光聽了這話,覺得很有道理,就放馮道回到后晉。此后不久契丹卷土重來,大軍一舉攻入開封,滅掉了后晉。
后晉大臣有的以身殉國,有的倉皇出逃,可馮道卻從容地到契丹京師朝拜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見到他,斥責道:“你在后唐為臣,后唐滅亡則侍奉后晉皇帝,如今又要改換門庭,到我這里來,你是如此不忠不義的人,本王怎么能信你?你為什么還有臉來朝拜我呢?”
馮道挨了耶律德光一通責罵,卻臉不變色心不跳,大言不慚地說:“我如今無城無兵,不到您這里來還能去哪呢?”
耶律德光又諷刺他:“你是什么人?憑什么讓我收留你、提攜你?”
馮道裝瘋賣傻地說:“我在您面前至多就是一個無才無德的癡頑老頭兒罷了!”
耶律德光聽罷哈哈大笑:“你說話我很愛聽。我再問你,怎么救天下百姓出苦海?”
馮道答道:“此時誰都救不了,唯有皇帝您能夠救他們呀!”
耶律德光大喜,當即封馮道為太傅。
就這樣,馮道憑借自己的一張厚臉皮和三寸不爛之舌,加上一頓拍馬屁式的巧言游說,又一次在改朝換代中,成了名副其實的政壇“常青樹”、官場“不倒翁”。
【作者簡介】曾昭安,湖南省洞口縣文旅廣體局退休干部,文學、文史愛好者,碼字筆耕近半個世紀,小有成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