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0日訊新建10所中小學,新增學位2.5萬個;提檔升級60所(次)學校,新增普惠性學位2.5萬個;新建公辦園11所、新增普惠園37所,新增普惠性學位11,850個……回首過去五年,重慶高新區教育實現了從小到大、從有到優的華麗蝶變。
重慶高新區教共體授牌儀式。
這組亮眼的數據背后,折射出怎樣的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密碼?40余名記者走訪重慶高新區尋找答案。
黨建擎旗 繪好青春思政“同心圓”
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既是廣大群眾的殷切期盼,也是重慶高新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必然選擇。
教育要優質均衡發展,思政教育絕不能落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始終堅持以超常規的經費投入、超常規的人員保障、超常規的改革力度,構建教育優先發展的一流生態。以黨建引領、思政鑄魂,推動教育公平與質量雙提升。
重慶科學城西苑小學校“大思政課”。
重慶科學城慧谷小學校“大思政課”。
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慶高新區扎實推進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及黨紀學習教育,全面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以清廉建設為抓手,推動教育系統作風整治,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
走進重慶科學城白市驛第一中學校,在“精毅青春·筑夢大思政”品牌引領下,學生們走進革命紀念館、進入社區進行科普;在重慶科學城明遠未來小學校“青春思政勞育礪行”實踐活動中,學生們踏入一場與土地、科技、傳統對話的奇妙旅程……一個個思政活動如繁花盛放,而這些思政“花朵”,正是從重慶高新區“青春思政”實踐沃土中培育而來。
重慶科學城明遠未來小學開展“未來早市”勞動實踐活動。
“青春思政”共同體由重慶高新區公共服務局、重慶高新區融媒體中心攜手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8所高校共同組建而成。旨在充分利用“大學城”就在“科學城”資源優勢,推進“大中小思政課程”一體化建設,打造“思政+體育”“思政+藝術”“思政+科創”“思政+研學”等項目集群,為思政育人注入新的活力與內涵。
區級中小學生田徑、籃球等體育比賽定期舉行;思政元素融入區、校級“科創大賽”“科普大賽”等活動;中小學生走進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紅色記憶”等重慶市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在“青春思政”共同體的潤澤下,重慶高新區大中小學書寫著思政育人的嶄新篇章,其相關建設經驗被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登載推廣。
從創建“黨建引領”的核心驅動到“青春思政”的品牌創新,重慶高新區以黨建為“綱”,以思政為“目”,織就了一張“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紅色網絡,讓教育公平與質量并重、讓立德樹人與時代同行。
擴優提質 筑牢教育公平“硬支撐”
隨著國家對教育公平重視程度不斷加深,筑牢教育公平“強基石”勢在必行,“教共體”成為重慶高新區破解資源壁壘、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詞。
重慶科學城慧谷小學校園。
五年前,重慶科學城慧谷小學校僅擁有幾間簡陋的教室和一塊坑洼不平的操場。如今,在“科創高新智慧教育”引領下,建成了28間智慧教室、功能教室、未來教室等。這背后不僅是一所學校硬件設施的迭代升級,更是重慶高新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
面對區域教育基礎薄弱、發展不均衡,南北“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等挑戰,重慶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精心織就了一張覆蓋全域的優質均衡教育“經緯網”,將教育的陽光均勻地灑落在每一寸土地:
以“活水”之姿攪動教育資源之池。重慶高新區滾動實施學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按照“五個一批”思路,新建成重慶巴蜀科學城中學校等 10所學校。與北師大、華中師大、首都師大等全國全市優質教育資源合作,共建新優質學校 16所。構建“578”教育集團發展格局,重慶巴蜀科學城中學校、重慶八中科學城中學校等5個教育集團成功揭牌,全域打造共榮共生型“教育共同體”20個,“高校 +賦能聯動、名校 +品牌帶動”的辦學格局基本成形,描繪出一幅“百花盛開、萬馬奔騰、群星璀璨”的“新智慧教育”全新生態圖。
以“良師”之能筑牢教育進步之基。搭建區域教師成長“五大平臺”——大學習、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大論壇。發揮名師的引領作用,促進教共體內師資力量的均衡配置,實施校長競聘與教師輪崗制,并落實跨區域調配及激勵政策。近四年來,全區交流教師達2000人次,名優教師向薄弱校流動的比例顯著提升35%。
以“數智”之芒點亮教育變革之光。完成重慶科學城白市驛第一中學校、重慶師范大學附屬科學城中學校等 60所學校提檔升級。新建計算機教室、錄播室等164間,實現辦學條件綜合達標率、創客教室配置率、多媒體教室配備率、AI教研員配備率等多個指標 100%全覆蓋。
校家社共育 激活協同育人“新勢能”
教育優質均衡,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校之力,須凝聚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力量協同共進。在重慶科學城西苑小學校園里,在體系協同、課程協同、資源協同支撐下,“1 + N”機制將校家社協育的陽光灑在了每一位學生身上;在重慶大學城沙坪壩小學校里,OMO親子溝通賦能營的家長們用五天學習的沉淀,共同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教育協奏曲。
重慶大學城沙坪壩小學校OMO家庭教育訓練營結營儀式。
重慶大學城樹人小學開展校家社協同共建活動。
重慶科學城西苑小學 舉行好家長頒獎盛典。
立足“科創高新·智慧教育”發展思路,重慶高新區著力打造以“人的智慧化、技術的智能化、生態的協同化”為特質的區域校家社協同育人新樣態。
為下好協同育人這盤棋,區域印發《關于成立重慶高新區校家社協同育人領導小組的通知》,形成“教育吹哨,部門鎮街、平臺公司齊報到”發展格局。統籌調動教育、衛生、民政、文旅等資源,提供全方位的優質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建立“學校——年級——班級”三級聯動的家長委員會體系,組建校家社共育實施團隊。
在數字時代背景下,重慶高新區充分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讓課后服務、家校交流、區域管理等九大場景為協同育人提供數字化支撐;打造新智慧教育“校家社協同育人”品牌,圍繞“校家社”協同育人,開展課題研究;在高新智慧教育平臺中開發“協同共育一件事”,實現特色資源共建共享;聯動部門、街鎮、社區構建多種應用場景,在線發起活動,家長一鍵報名,實現一站式協同育人。
全區教師已取得家庭教育指導師資格證書35人;重慶高新區先后獲評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教育部“央館人工智能課程”規模化應用試點區;成功創建國家級家庭教育示范校1所、市級3所;校家社共育實踐經驗被國家級、市區級主要媒體正面報道78次,在市區“校家社協同育人”主題活動中進行經驗交流232人次……一個個榮譽,勾勒出了區域校家社協同育人發展軌跡。
教育優質均衡,是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更是社會公平的“基準線”。重慶高新區正 繪就“百花盛開、萬馬奔騰”的優質均衡教育新圖景,積極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全國校地合作樣板區。
閃電新聞記者 劉萌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