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曹操有五子良將;劉備有關張趙馬黃。
劉備帳下第一上將是驃騎將軍馬超。最倚重、最能打的是威震華夏的關羽;最雄烈的戰將乃是憑橋喝退曹兵的張飛。
曹魏最高軍事將領是大將軍,先后有夏侯惇、曹仁、曹真、司馬懿父子等八人。
戰區殺伐權力最大的是假節鉞的于禁。
那么曹操麾下第一雄烈之將,他又是誰呢?
多數人認為是典韋、許褚。而讀過《魏書》的少數則認為是張遼。張文遠陣斬蹋頓單于、威震逍遙津,其名讓江東小兒不敢啼哭,乃名副其實的勇將。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實演義未必不符歷史;而三國志肯定遺漏了頗多史實。
二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都說羅貫中的演義揚劉貶曹,其言非虛。但即便如此,老先生還是對他不惜筆墨、偏愛有加。
他是大漢開國元勛后人。14歲時有人侮辱他的老師,他便將人擊斃,初得剛勇之名。
后為曹老板裨將、司馬、建武將軍、伏波將軍,南征北戰,出生入死。
羅老先生自然是不爽白面阿瞞的,時不時就在演義里讓曹老板丟盔棄甲、割須棄袍,所以他作為職業經理也就經常跟著老板“倒霉”。
上美有一套《三國演義》的連環畫非常經典。
估計改編和繪畫的大師并未領悟老先生的真意,經常把他畫成敗軍之將、垂頭喪氣的模樣,給他打上了庸將的標簽。
其實他屬于雖敗猶勇、越挫越勇、敢于勝利的典范。
自滎陽跟著老板追擊董卓,中埋伏硬剛呂布、三面受敵速敗之后,又多次與呂布及其他諸侯的大小將領交手,單挑未有敗績。
你可以說他審時度勢,也可以說他運氣好。但關鍵時刻他總能毫不猶豫出現在最危險的敵人面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敢于亮劍。
小說里羅老先生多有暗示,只是大家都沒有注意。
在濮陽帶隊截擊呂布大軍,與其混戰至黃昏天降大雨方休。老先生故意讓他和呂布軍混戰多時未分勝負。
他和張遼交手未分勝負;五十合擊敗呂布手下強將、三國大名鼎鼎陷陣營的統領高順。
上面說了,《三國志》里張遼是短兵相接的天才。羅老先生則在《三國演義》里借關羽的嘴對張飛說張遼“武藝不在你我之下”。看見了沒?
高順將領陷陣營,是呂布手下首屈一指的高手。老先生便讓他五十合擊敗高順。
老先生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讓他成為曹營里武力值靠前的勇將。至此,他已“由剛而雄”了。
什么是“雄”?動物里的首領就是“雄”。
現在大家知道羅老先生借周倉的嘴說趙云“極其雄壯”是什么意思了吧?
他,老先生沒說他“極其雄壯”,和曹操的虎賁護衛典韋、許褚相比,應該就是力氣小點。
三
為了將人們對英雄的認知提升到位,老先生終于打出了殺手锏——“拔矢啖睛”。濃墨重彩,只為讓他成為曹魏第一雄烈之將。
以下是《三國演義》第十八回原文:
卻說夏侯惇引軍前進,
注1:呂布命高順、張遼進攻劉備,夏侯惇奉命去救劉備。
正與高順軍相遇,便挺槍出馬搦戰。高順迎敵。兩馬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惇縱馬追趕,順繞陣而走。惇不舍,亦繞陣追之。陣上曹性看見,暗地拈弓搭箭,覷得親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撥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于口內啖之,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槍搠透面門,死于馬下。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
拔矢啖睛
這才是大漢功勛夏侯嬰的后裔、曹營第一雄烈之將夏侯惇!
擊殺曹性
四
夏侯惇多次與呂布交手,平張遼、敗高順;失去左眼之后仍兩追關羽,兩戰趙云,真猛將也。
曹操帳下許褚,身長八尺,腰大十圍,相貌雄毅,勇力絕人。曹操曾稱其“吾之樊噲”。
現在大家想象一下:許褚若是陣前被流失射眼,他是否也有拔矢啖睛之烈?
嘿嘿,羅老先生沒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