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學術研究成果的盛大展示,也是推動張謇研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步。”南通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謇企業家學院黨委書記王小紅說。5月17日,來自江蘇省張謇研究會、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南京大學、張謇企業家學院等院校、機構的百余名專家學者,齊聚南通張謇企業家學院,共同見證張謇研究系列新書的發布。會議由江蘇省張謇研究會會長管向群主持。
會議現場
江蘇張謇研究再添碩果
四本新書,彰顯江蘇省張謇研究的實力與氣象,開拓張謇研究的新領域、新思考。會上,四位嘉賓進行了新書推介。
“它代表當今張謇研究水平的前沿性、創新性成果,是獻給全省乃至全國張謇研究的一份厚禮。”管向群向大家推介由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省張謇研究會名譽會長羅一民編寫的《張謇三十講》。 “羅主席在五六年時間里,先后到第十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張謇論壇等地方發表系列演講30多場,‘三十講’正是這些演講的實錄。”據介紹,羅一民一行深入博物館、紀念館、廠礦等地,查閱地方和人物檔案,與文史專家交流座談,因而能把張謇與韓紫石、沙元炳等研究較少的人物關系講準講實,把張謇與翁同龢、榮氏兄弟等研究較多的人物關系講深講透。在管向群看來,專業和非專業、小眾和大眾、年老和年輕……各類人群都能從這本書中受益并獲得共鳴。
“解碼張謇人才觀,這是國內首部全面梳理張謇引才、育才、用才實踐及人才思想的專著。”南通市委組織部原副部長、二級巡視員,南通市人才學會會長張輝從四個維度帶來《張謇與人才》的介紹。“這本書的誕生源于2023年張謇誕辰170周年‘張謇與人才’征文活動。南通市人才學會與南通日報社組建了精干編撰團隊,對征集稿件層層篩選、深度加工,經過一年有余的精心打磨,最終形成30多篇精品文稿。”在張謇關于人才的100余條經典語錄中原汁原味感受先賢智慧,在30余個生動故事里領略張謇跨地域、跨領域、跨國界的人才實踐……張輝覺得,讀者從書中看到的不僅是張謇個人的人才實踐,更是一個時代的人才覺醒,張謇的探索為中國近代人才發展畫出了一條清晰的進化軌跡。
“本書非徒為張謇立傳,更為中國治理現代化樹碑。”南通市委黨史辦原主任吳聲和推介的是江蘇省張謇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上海大學教授嚴泉所著《近現代中國地方治理現代化通論:百年張謇與路徑探索》。“嚴泉教授以學者的敏銳與史家的深邃,揭示了一個被嚴重低估的事實:張謇的治理思想不僅是歷史的遺產,更是當代的‘預言’。它以學術之嚴謹、思想之深邃、視野之宏闊,證明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真正的現代化從不割裂傳統,而是讓歷史智慧在時代土壤中綻放新芽。”
“提煉張謇港航思想是本書的最大創新。”作為《走向蔚藍:張謇與港航現代化》一書的主編,南通海事局原局長、張謇企業家學院特聘指導員沈道明向大家分享了此書的編寫歷程。據介紹,團隊累計研讀100余本專業書籍,在近代中外港航競爭格局、張謇決策邏輯等領域反復琢磨,力求在歷史縱深中凸顯研究價值。“在今天來看張謇的港航理念是非常系統全面的。書中對張謇港航實踐進行了全面梳理,可以看出內容非常廣泛。我們將其分成六大部分:航運公司、港口物流、監督管理、港城融合、航行保障、人才培養,幾乎涵蓋了現代港航交通的全部領域。”
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省張謇研究會
讓張謇走進時代、走進大眾
“2025年是張謇研究的豐收年。”羅一民表示,四本新書的出版發行,是一個重要標志。它意味著江蘇省張謇研究會工作又邁上一個新臺階,進入一個新境界,它也意味著張謇研究正“走進時代、走進大眾”。
“走進時代、走進大眾”應該成為今后張謇研究的主要方向。羅一民認為,所謂走進時代,是要讓張謇活在當下而不是故紙堆中,用當代的眼光來審視、觀察他,最關鍵要挖掘張謇思想和實踐給當代帶來的意義與價值,即張謇當年的早期現代化探索對當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意義在哪里。“對張謇的認識和研究越深入,我越感動,越覺得張謇了不起。驚嘆于他有關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環保、法治等方方面面的思路觀念,與當下比較先進的思想理念是多么吻合,我甚至覺得當今很多人想不到如此全面、深入。”
讓張謇走進時代的同時也是在促進張謇走進大眾。羅一民說,對張謇的研究過去一直處于小眾范圍,其研究者一開始主要是學者,后來是一些企業家,再后來是很多黨政干部。普通大眾對張謇不了解也不感興趣,很長一段時間,對張謇的認識只停留在“他是清末狀元、近代實業家”等淺層認識。“讓張謇走進大眾,就要讓大眾不僅感到張謇的可敬可佩,還要感到他的可近可親,這一點是我們張謇研究者和宣傳者的責任。讓大眾理解、熟悉張謇,就要把張謇深邃的思想和不朽的業績,深入淺出、平實有趣地介紹、展示出來,讓大家知道張謇的所作所為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益處。歷史上如此,當下也是如此。”
在今后的張謇研究中,如何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式?如何破解原創性不夠、重復性多的問題?交流與研討發言階段,江蘇省委巡視組原組長刑元新,江蘇省委研究室原副主任范朝禮,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南通謇文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慎欣,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秦志林,江蘇省張謇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大學教授李玉,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王振羽,南通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張謇研究院院長錢榮貴等各抒己見。有學者表示,張謇研究要再上新的高度,要重在應用研究,關注并行研究和比較研究;還有學者表示,開展張謇研究不能總是坐著,還應該站著、走著、跑著,回到張謇的家鄉去充分感受張謇。
凝聚追江趕海、奮勇爭先的強大力量
作為中國早期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先驅,張謇是被習近平總書記點贊的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他所遺留的物質和精神遺產,彰顯著珍貴的時代價值。激活張謇遺產、弘揚張謇精神,江蘇于2021年1月6日在南通掛牌成立張謇企業家學院,2021年11月7日成立江蘇省張謇研究會,從組織上為張謇研究提供保證,為張謇精神的發揚傳承提供有力陣地。
截至2024年12月底,張謇企業家學院開展各類培訓1128期,培訓超112284人次,涵蓋31個省(市、自治區)。據介紹,學院圍繞政經文化、經營管理、產業前沿、風險防控四大模塊設置各類專題課程480余門,將張謇研究與傳承弘揚企業家精神深度融合,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家積極投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火熱實踐。
“當前,南通全市上下正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奮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在這一新的歷史征程中,更加需要我們加強張謇研究,進而凝聚起追江趕海、奮勇爭先的強大力量。” 王小紅說,今天發布《張謇三十講》《近現代中國地方治理現代化通論》《走向蔚藍》《張謇與人才》等系列新作,不僅是從多個維度深入挖掘張謇精神的時代價值、為學術界提供寶貴參考,更是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傳承企業家精神注入強大動力。
“以張謇精神研究張謇”,持續拓展張謇研究的廣度深度。王小紅表示,要聚焦文化傳承、結合發展所需、回應時代要求,著力推出兼具理論說服力、實踐指導意義、決策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張謇企業家學院將繼續增強張謇研究的協同聯動,為各領域、各研究團體、學術機構搭建更廣闊的交流平臺,發揮好每一個單位、每一名專家的作用,增進彼此交流、形成科研合力。加強與市內外高等院校、張謇研究機構等合作交流,集中研究骨干力量,努力打造張謇研究的學術高地,不斷開創新時代張謇研究新局面。
江南時報記者 張雅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