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上午,曹奶奶和老伴將一面錦旗送到南通市海門區公安局城東派出所民警手中,感謝民警為其避免財產損失。此前,曹奶奶接到“假冒孫子”的詐騙電話,城東派出所民警立即意識到這是典型的冒充親友詐騙的套路,并結合身邊的真實案例勸說,及時阻止曹奶奶向境外賬戶匯款。
近年來,海門區公安局堅持打防治并舉,以打為要、以防為主、以治為基,全域發力,織密“反詐”天網。2024年,全區電詐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41.09%,群眾損失同比下降42.72%。
聚力攻堅 打出震懾“雷霆勢”
海門區公安局構建“區所聯動、警種協同、合成攻堅、戰果倍增”的立體化作戰體系。反詐中心與刑偵、網安、大數據中心同步響應,實現快溯源、快落地,即時生成研判指令推送。實戰中聚焦大要案件、高危“兩卡”,集中打卡商、端平臺、摧鏈條、凍資金,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形成全鏈條高壓震懾態勢。
3月15日,海門區包場鎮居民張某遭遇電信網絡詐騙,損失3.5萬元。海門公安反詐中心立即啟動“聯合作戰單元”響應機制,聯動刑偵、網安、及屬地派出所,2小時內鎖定竄逃至外市的嫌疑人王某。經協同作戰,辦案民警精準布控,距案發不到四小時,抓獲正在轉移贓款的王某,全額追回被騙資金,實現“抓一人、端一鏈、清一片”的打擊成效。
聯勤聯動 搭建作戰“云矩陣”
2024年10月23日,海門區一女子遭遇“冒充公檢法”詐騙,存在轉賬風險。城中派出所民警收到預警后三分鐘抵達現場。“住手!他是騙子!”開門后的尹女士尚未緩過神,騙子正以當事人涉嫌違法犯罪需要調查為由,讓其將資金轉至“安全賬戶”。民警果斷切斷通話,結合反詐宣防話術揭露“假冒公檢法”騙局,尹女士如夢初醒 。從預警到民警上門勸阻,整個過程僅有三分鐘。
“我們構建‘秒級感知、多維干預、全域閉環’的預警反制體系,對上級推送的每一條預警指令實現全量攻堅。”海門區公安局反詐中心負責人介紹,他們依托96110反詐專線、公安大數據平臺與16個派出所綜合指揮室的數據壁壘,針對高危預警對象,通過“警網融合”機制,實現“預警下發即響應、風險露頭即掐滅”的勸阻效果。
全域宣防 織密反詐“防護網”
“警官,客戶非要我代購200張不記名購物卡,這操作和你們反詐直播講的‘跑分洗錢’套路一模一樣!”今年4月,海門轄區煙酒店主黃女士遇到“大客戶”要求分10個門店購買電子禮品卡,對方反復強調“必須現金支付、即時發送卡密”。她立即意識到這是海門公安之前宣傳反詐所講的“跑分洗錢”類詐騙,并及時報警,成功避免了財產的損失。這正是海門公安反詐宣傳成效的一個縮影。
海門公安將反詐宣防深度融入基層治理體系,聯合街道、社區,發動網格員、社區志愿者化身“反詐播種人”。社區民警依托“鄉音鄉情”優勢,帶領隊伍穿梭在街區、菜場、小區樓道,把識騙防詐知識融入市井煙火。針對獨居老人、商鋪店主等易感群體,進行“點對點”精準輻射宣傳反詐知識 ,讓防騙意識在嘮家常中悄然扎根,織就全民防詐的溫情防線。
2024年以來,海門公安共走訪學校、企業、村居1000余次,發放宣傳單6萬余張,開展宣傳講座80余場次,覆蓋全縣派出所轄區重點行業、部位、場所。
依托“海門公安”微信公眾號發布反詐警示案例,海門公安實現反詐信息精準觸達。通過“案例即時轉、風險天天講”形成線上線下聯動的宣傳矩陣。各派出所結合“鄰里茶話會”“企業安全課”等活動,面對面講解詐騙新套路,手把手指導群眾安裝使用“國家反詐中心”App,讓防詐工具貼心實用。目前全區App下載量持續攀升,電詐警情顯著下降,真正實現“宣傳入眼入耳,防騙入腦入心”。
文/仁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