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濟(jì)夫
曲阜石門山是一處歷史悠久的風(fēng)景名勝區(qū),山峰峻峭,洞壑深幽,林木蔥蘢,風(fēng)光秀麗,多有名勝建筑。孔子著名的《易經(jīng)·系辭》在此撰成;唐朝詩人李白、杜甫結(jié)伴游齊魯,宴別之地在這里;明末清初,詩人、劇作家孔尚任先后兩次在此隱居,醞釀并寫成了不朽之作《桃花扇》的初稿。
石門山位于曲阜城東北,山有二峰對峙,狀如石門,因此得名。
南側(cè)黃山,峰勢陡峻,海拔340米,東西綿延2500米,因盛產(chǎn)黃背草而得名,山上植被豐茂,松、柏、槲、槐、荊等密布。
石門右側(cè)的勝涵峰為全山主峰,海拔406米,峰頂原有泉飛流直下,懸若素練,向有“銀河落九天”之壯觀。石門山雖不高,卻險峻雄偉、秀麗青翠,且有奇石、泉水、密林、幽谷四大自然景觀。
勝涵峰山腰之陰,綠樹蒼藤掩映著一座寺院。宋、元時為全真觀,明朝改為玉泉寺,后又因山得名“石門寺”,內(nèi)有千佛殿、藏經(jīng)閣等建筑。今寺已廢,遺址尚存。
石門山自然景觀豐富,歷史文化底蘊(yùn)深厚,尤以“石門月霽”著稱。這里不僅有孔子講學(xué)的石門書院,還有漢魏時期的摩崖刻石,以及眾多文人墨客的題詠碑刻,到處都散發(fā)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
山上有孔子學(xué)《易》處、子路宿于石門處,還有李白、杜甫宴別處。唐朝詩人李白、杜甫結(jié)伴東游,“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足跡踏遍石門山。當(dāng)這兩位詩人分別時,曾在石門設(shè)宴,依依話別。李白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詩中寫道:“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清代著名劇作家孔尚任和石門山有著不解之緣。康熙十七年(1678),孔尚任約族弟尚恪、尚悼同游石門山。時值重陽佳節(jié),他們?yōu)槭T秋色所陶醉,當(dāng)即灑酒為盟,相約聚錢買山隱居。孔尚任后在勝涵峰陰、石門寺西北疊石結(jié)廬三間,取名“孤云草堂”,潛心讀書至35歲。隱居期間,他曾募資重整山容,留下了《募修玉泉寺疏》《秋水亭記》等手跡。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東堂),別號岸堂,自稱云亭山人,生于曲阜湖上村(今屬曲阜市南辛鎮(zhèn)),孔子六十四代孫。父親孔貞璠是明崇禎六年舉人,博學(xué)多才,崇尚氣節(jié),終生居家,養(yǎng)親不仕。孔尚任受其影響較深。
孔尚任早在隱居石門山讀書的少年時期,就博采逸聞軼事,準(zhǔn)備寫一出反映南明興亡的戲曲。同為曲阜人的文壇怪杰、鼓詞作家賈鳧西對他影響較大,后來《桃花扇·聽稗》里的鼓詞,就一字不易地采用了賈的《木皮子鼓詞》。
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到曲阜祭祀孔子,孔尚任被推舉為筵前講經(jīng)人員,他講了《大學(xué)》,受到康熙賞識。康熙特旨令吏部破格任用孔尚任為國子監(jiān)博士,翌年入京赴任。后來,孔尚任著《出山異數(shù)記》一卷,記述這段經(jīng)歷。
康熙二十五年(1686)七月,孔尚任奉命隨工部侍郎孫在豐出差淮揚(yáng),疏浚黃淮入海河道,治理水患。這使他有機(jī)會結(jié)識了一些明代遺民,并先后在揚(yáng)州登梅花嶺拜謁史可法衣冠冢,在南京登燕子磯、游秦淮河、過明故宮、拜明孝陵。這些經(jīng)歷,加深了他對南明覆滅的認(rèn)識與感慨,并為創(chuàng)作《桃花扇》積累了大量素材。
康熙二十八年(1689)冬,孔尚任回到北京,過五年,遷任戶部主事,在治河、監(jiān)鑄等方面頗有政聲。
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孔尚任經(jīng)過十余年苦心創(chuàng)作、三易其稿的《桃花扇》正式脫稿。《桃花扇》通過明末復(fù)社文人侯方域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戀愛故事,反映了南明王朝的興亡歷史,深刻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社會現(xiàn)實。上演后,“京師轟動”“歲無虛日”“名公巨卿,墨客騷人,駢集者坐不容膝”。有的明代故臣遺老“掩袂獨坐”,直到“燈炧酒闌,唏噓而散”。
這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康熙派內(nèi)侍索要《桃花扇》劇本,匆忙中,孔尚任于張平州家覓得一本,“午夜進(jìn)之直邸”。當(dāng)時他曾賦詩說:“詞人滿把拋紅豆,扇影燈花鬧一宵。”
就在這“才揮桃扇春無限”的時候,孔尚任在第二年春天突然因一樁疑案被罷官。罷官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據(jù)有人分析,當(dāng)與《桃花扇》有關(guān)。
孔尚任被罷官后,在北京又住了兩年多。康熙四十年冬天,才重歸他“夢寢之間,不忘故山”的石門山隱居。在離京之前,他寫給王士禎的《留別王阮亭先生》詩中說:“揮淚酬知己,歌騷問上天。真嫌芳草穢,未信美人妍。”表露了他罷官后的憤慨心情。
晚年的孔尚任在石門山中過著清寂貧困的生活。其間,他曾經(jīng)往山西平陽、河南大梁、湖北武昌等地做過短期的漫游,并做過幕僚。但多數(shù)時間,他還是在孤云草堂看書賞景。
康熙五十七年(1718)春天,這位和洪昇并稱“南洪北孔”的文壇巨星,終于隕落在石門山上,終年70歲。
石門山默然屹立,孔尚任悄然走遠(yuǎn),而傳奇不朽劇作《桃花扇》卻傲然于世。它是一部情感與歷史交織的經(jīng)典傳奇,是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梁啟超曾以“結(jié)構(gòu)之精嚴(yán),文藻之壯麗,寄托之遙深”評價它,并贊其“冠絕千古”。
(本文作者為梁山縣政協(xié)文史委原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