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陳丹 通訊員 植豐
日前,尼山圣境二期工程——尼山魯源村景區(qū)進入試運營階段,其以山水為幕,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生活場景創(chuàng)新融合,通過“以游代學”的方式,打造出“全齡、全時、全季”的游覽體驗。
伴隨其逐步開放,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魯源村,親手展開一幅“穿越千年,尋夢魯源”的理想生活圖卷,通過走進孔子的理想世界,沉浸式感受明禮的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5月31日,魯源村即將盛大開園。
穿越千年,尋夢魯源
走進魯源村,撲面而來的是沁人心脾的鳥語花香。蔥蘢的草木、典雅的建筑、雅致的樂舞,呈現獨一無二的東方美學。水法、水口、水型與橋梁、街道的梳理、塑造形成聚曲結合、和諧有序的景觀,搭配泛水幕投影、霧森噴霧等多種演藝場景,讓以豁達遼闊見長的北方山水,更加錯落、富有詩韻儒風。
這里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生活場景創(chuàng)新融合,“為學”“立技”“怡情”“從心”等四大板塊,通過“以游代學”的方式,打造“全齡、全時、全季”的游覽體驗。漫步魯源村,游客可親手展開一幅“穿越千年,尋夢魯源”的理想生活圖卷,走進孔子的理想世界,沉浸式感受明禮的生活方式。
據了解,一年前,魯源村剛完成首開區(qū)建設,核心建筑尚禮閣及其他重點區(qū)域,仍處在建設中,小品景觀也在持續(xù)優(yōu)化中。今年2至3月,魯源村成為尼山片區(qū)的主戰(zhàn)場,工作人員們各司其職,有的在與團隊頭腦風暴,討論創(chuàng)意呈現;有的狠抓進度,推動項目建設。為魯源村開門迎客全力以赴。
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相對于尼山圣境更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氛圍,魯源村更活潑、放松。“我們希望大家能在魯源村慢下來,在度假中體驗明禮生活。”此外,魯源村的演藝中還加入了穿著古裝下棋、賣糖葫蘆的等NPC,希望以沉浸式的互動體驗,實現文化的更多樣呈現。
可親、可近、可感的傳統(tǒng)文化
“思齊堂、知新堂等鄉(xiāng)校組團,呈現的是禮、書、御等,涵蓋文字的演變以及古人是如何駕車的。”魯源村研學產品部助理部長劉繼福介紹,鄉(xiāng)校組團配備完整的數字體驗場景,打造“科技感滿滿”的情景課堂,游客可在此與歷史人物互動,沉浸式體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在拼字校場,游客李萌正跟朋友進行拼字PK。只見兩人根據屏幕提示,用身體擺出“人”“大”等文字,寓教于樂十分有趣。“鄉(xiāng)校組團的幾個景點,互動性更強,通過高科技的技術加持,我們認識了文字的演進,體驗了古人如何駕車,在玩樂中學習了知識,一切都很有趣。”李萌說。
這些正是劉繼福與同事們開發(fā)游學產品時,希望達到的效果。“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是冷冰冰的,抽象的,也可以很好玩。一方面,我們在汲取、提煉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另一方面,我們在向觀眾們展示、傳達時,希望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大眾更容易接受,并漸漸喜歡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劉繼福以“不能承受之重”總結他的一年,“加班很多,開發(fā)故事線、劇情線,有時做到夜里2點,但也很幸福,在魯源村實現了很多創(chuàng)意和想法。”他說,伴隨魯源村的開啟,尼山景區(qū)進入了2.0時代,期待背靠尼山的魯源村,能夠成為“中國研學第一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入住魯源村的店鋪也極具特色。魯錦織造、拓印館、茶室等店鋪,營造滿滿的文化感。“圣跡閣是一間文化體驗館,不僅有楷雕、尼山硯、碑帖等曲阜三寶展示,還有3D電影等,歡迎小朋友觀看。”該店主理人朱亞斌介紹,店鋪還重新創(chuàng)造了卡通形象的孔子像,迎合年輕人的口味。
店鋪選址中,朱亞斌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終選在魯源村,他說是多方面的考慮。“魯源村處于尼山景區(qū)大片區(qū)內,去年尼山圣境的散客流量達到150萬人次,強勁的虹吸效應,勢必會向外輻射,帶動魯源村在內的周邊配套景區(qū)的發(fā)展。另一方面,魯源村呈現的是孔子的理想社會,而我們的產品與其調性一致。”他補充說,希望把曲阜當地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向外展示,讓更多人了解曲阜、認識曲阜、愛上曲阜。
打造展示儒家文化新名片
走進尚禮閣演繹區(qū),忽然傳來一陣rap說唱,原來是《孔門深夜食堂》劇目正在展演。子貢、宰我等多位孔子的徒弟,在討論誰應當陪夫子出游列國。“根據每個人物不同性格特點,我們設計了不同的臺詞。”魯源村演藝團長陳飛介紹,該劇目打破了傳統(tǒng)戲劇舞臺模式,加入了說唱、街舞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傳統(tǒng)文化更年輕。他補充說,總體的劇目設計上,魯源村擁有更多的室外演繹,互動性更強,也更開放。目前,魯源村共9個節(jié)目,每晚演出約25個場次。
令人驚喜的是,此前陳飛一直在尼山圣境,是《金聲玉振》節(jié)目中孔子的扮演者。伴隨著魯源村的漸漸開放,今年3月,他由尼山圣境轉到了魯源村,身份也從表演者轉變?yōu)閷а荨!皠傔^來時,有些房間、舞臺還沒搭建好,我們常常戴著安全帽在施工區(qū)排練。吃飯條件也不怎么好,大家都調侃說是‘和著風沙吃盒飯’。”陳飛說,一路走來盡管辛苦,但看到游客們對各個劇目的熱情喜歡,他覺得一切值得。
“魯源村太美了,每一步都是風景,每個細節(jié)都凝結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而且,演藝劇目很新穎、很有趣,演員們也都十分敬業(yè),跟他們打招呼總能收到熱情回應。”游客范芳芳說,她尤其喜歡夜晚的魯源村。“魯水之源節(jié)目將焰火、燈光巧妙結合,猶如打開一扇時空之門,讓人穿越到孔子生活的時代,亦夢亦幻。”
五一假期,魯源村進入試運營階段,為控制客流,營造更好體驗,日平均流量在4000人左右。據了解,現在入村主要以網上申請為主,游客多為周邊居民。5月31日,伴隨其完全開放,背靠尼山圣境這座大IP,魯源村必將文化味兒更濃、呈現更鮮活,成為展示儒家文化的新名片。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