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就伊核協議問題發聲,此前伊朗曾同意永久棄核換美取消制裁,如今特朗普又提新條件,威脅使用暴力解決。
美伊核談判經歷多輪曲折。2024年10月起,雙方陸續開展多輪間接談判。4月12日,第一輪在阿曼舉行;4月19日,第二輪在羅馬經阿曼調節開展;4月26日,第三輪于阿曼馬斯喀特進行。2025年5月11日,雙方又進行了第四輪談判,就伊核協議及取消對伊制裁進行協商。此前,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的顧問向外表示,伊朗愿永久放棄核武器,以換取美國解除所有經濟制裁。
特朗普(資料圖)
在5月16日的采訪中,特朗普提出新要求。特朗普稱,伊朗僅僅放棄核武器遠遠不夠,必須徹底放棄民用核能,否則美國不會答應相關協議,甚至可能采取暴力手段解決問題。特朗普表示,伊朗是資源豐富的國家,擁有大量石油,足夠使用300年。既然有如此豐富的油氣儲備,根本沒有必要發展民用核能。特朗普強調,伊朗需要銷毀的不只是高濃度濃縮鈾,低濃度用于民用核電站發電的濃縮鈾也必須全部銷毀,因為這可能被用于未來武器級核原料研發。此外,他還稱現在沒時間繼續談判,美國絕不允許伊朗擁核,要求伊朗立即做出決定。
對于伊朗而言,發展民用核能在經濟等多方面有著重要意義。伊朗長期受美國制裁,國內經濟面臨諸多困境。在能源領域,伊朗石油產量受開采規模和技術水平的限制,一直處于相對較低水平。如果能夠繼續使用現有的核電站發電,未來可減少電力進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濟壓力。而且,伊朗的核電站是幾十年前德國援助建造,后來俄羅斯繼續幫助建設完成的,見證了伊朗的發展歷程。如今,這座核電站已然成為伊朗的一種政治象征。一旦將其徹底銷毀,對伊朗的國家發展信念將是沉重打擊。
特朗普(資料圖)
回顧伊核協議的歷史,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其中,對伊朗濃縮鈾豐度進行嚴格限制,要求其只能生產豐度不超過3.67%的濃縮鈾,這一豐度僅適用于民用核電站的燃料需求,同時,伊朗的濃縮鈾總存量不得超過300公斤,超出部分必須通過稀釋、出口等方式處理。
然而,2018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隨后重啟并新增一系列對伊制裁。美國退出協議后,伊朗從2019年起逐步突破協議限制,提高濃縮鈾豐度至接近武器級門檻的20%,甚至達到60%,濃縮鈾存量也遠超300公斤,還增加了離心機數量并啟用先進機型。
分析美國提出新條件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從經濟角度看,若美國與伊朗達成核協議,伊朗原油產量可能大幅提高,有望達到400萬桶/日以上,并釋放儲備進入國際市場。全球原油供應增加,將直接導致國際原油價格下降。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之一,國內汽油、柴油、天然氣等燃料價格會隨之降低。這有助于降低運輸和生產成本,抑制通脹,減輕美國民眾的生活成本壓力,特朗普政府也能借此緩解來自選民的壓力。
在商業發展方面,協議達成后,美伊關系可能局部解凍。之前受禁令影響的美國能源設備相關企業,有望恢復對伊朗的出口。此外,美國的航空、農業、通訊等行業也有可能在伊朗開拓新市場。美國跨國企業可在相對穩定安全的環境中擴大布局,特別是在資源豐富、需求增長的伊朗。從軍事層面看,一旦與伊朗達成協議,中東地區的軍事沖突風險將有所下降。這樣一方面能減少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部署壓力;另一方面,節省下來的軍事預算可用于基礎設施、科技和綠色能源等民生領域。
特朗普(資料圖)
不過,伊朗國內對于美國的強硬態度也有所反應。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發表講話,抨擊美國一邊向該地區國家輸送導彈和炸彈,挑起沖突,事后卻自詡為和平使者。他強調47年來美國不遺余力地試圖顛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體制,但始終未能得逞,未來也絕無可能成功。同時,他警告美國,伊朗無意挑起沖突,但絕不會以國家尊嚴為代價作出妥協。
當前,美伊核談判到了關鍵節點。此前多輪談判中,伊朗已展現出一定誠意,愿意在銷毀高濃度濃縮鈾并接受監督等方面做出讓步。但如今特朗普政府要求伊朗放棄民用核能,這無疑是觸及伊朗核心利益的要求。若伊朗在武器級濃縮鈾尚未銷毀前做出更大妥協,后續恐怕會陷入更為被動的局面。而美國不斷提高要價的行為,也讓伊核協議的達成充滿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