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晚在線
“熒光筆能檢測農殘”“空腹喝蜂蜜水能潤腸通便”“碘伏可以美白祛痘防脫發”……社交平臺上,總是充斥著各種貌似有科學原理的流言,卻反被真正的科普人士打假。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偽科學流言的散播者,往往都暗含著算計,靠著流言去蒙騙觀眾進而帶貨,才是他們的真正目的。
做科普是假 帶貨才是真
“兒子你給我買的這個蔬菜殘留檢測筆真好使,我現在買菜就天天拿著……”短視頻鏡頭前,一個上了年紀的大媽正拿著一根紫外線熒光筆,對著桌上的蔬菜照來照去。照在菠菜上,沒什么反應;照在茄子上,也沒什么反應;可照在辣椒上,辣椒表皮上出現了點狀的熒光亮斑,大媽驚呼,“這些全都是農藥殘留啊!不健康!”
用熒光筆照射蔬菜,用來判斷蔬菜是否有農藥殘留,類似的視頻在網上屢見不鮮,標題也都起得煞有介事:“你家買的蔬菜正常嗎?一照立馬現出原形”“大爺買菜竟用高科技,菜市場攤主集體失眠”……
“用紫外燈筆照射蔬菜,如果有熒光斑就說明有農殘,這個說法在一年前就出現過。”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研究員李寶聚,為此還做過實驗。根據網傳的說法,這些熒光斑,是硫酸銅、波爾多液等農藥殘留的結果,可李寶聚用對應的農藥浸泡蔬菜后,再用熒光筆照射,并沒有看到任何的熒光斑。也就是說,“熒光斑代表有農殘”的說法完全是謠言。后續的實驗還證明,熒光斑其實是蔬菜在儲存過程中自然產生的阿魏酸、香豆素等物質,對人體是安全的,與農藥殘留毫無關系。
明明已經被辟過謠,可流言為何總是經久不衰?又一則視頻的標題似乎給出了答案:“這樣的蔬菜還能吃嗎?家家必買的買菜神器”。原來,拍視頻的博主并非好心教你如何辨別蔬菜,而是為了引誘消費者去購買熒光筆。無論是一開始的大媽,還是后續發布視頻的多個博主,點開他們的主頁,果然都能看到帶貨店鋪,而且視頻里同款的熒光筆就在售賣列表中。
打著科普、養生等名義,傳播一些假流言,背后的目的則是帶貨,這已經成了網絡平臺上的一大套路。“晨起的第一杯水,你喝對了嗎?”一則所謂的科普視頻中,博主推薦普通人起床后空腹喝一杯蜂蜜水,稱有潤腸通便的效果。而這個博主,主要帶貨的產品就是蜂蜜。對于博主的說法,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醫師左小霞表示,早起直接喝蜂蜜水,容易使人體血糖濃度上升,對健康不利。即使有些人喝了蜂蜜水看似有潤腸通便的效果,但也只是因為這類人群對果糖不耐受,排便也只是腸道菌群失調的表現,如果這類人群長期喝蜂蜜水,同樣對健康不利。
還有的博主,把“碘伏”吹上了天。從視頻標題上看,似乎碘伏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消毒用產品,而是能美白、能祛痘、能防脫發的萬用神器。但細看這些視頻發現,博主們在用碘伏抹臉、洗頭的同時,還搭配使用了某品牌的面膜、洗發水等等,品牌名還明晃晃地打在了標題中,顯然就是帶貨廣告。事實上,關于碘伏的作用,多個科普公眾號都發表過辟謠文章,號稱碘伏能美白、祛痘、防脫發等等,全都是謠言。
演戲演全套 甚至拉傳銷
有些假科普真帶貨,帶貨的商品價值并不算高,消費者即使上了當也花不了太多錢。但還有的科普,給消費者挖了一個大坑,稍有不慎可能損失慘重。
今年60歲的許先生,腸胃不舒服已經有一年的時間。平時,許先生有刷手機短視頻的習慣,或許是曾經搜索胃病有關的關鍵詞比較多,在他的短視頻App中,時不時就會刷到一條“如何養胃”的科普視頻。
“蜂蜜加陳醋,神仙都讓路,一勺蜂蜜一勺醋,早晚各喝一次……”“白糖拌豬油,要多牛有多牛,白糖加豬油沖水,連喝三天……”各種稀奇古怪的治胃病偏方,許先生不知道刷到了多少次,發視頻的博主,每次都還留了個話頭,讓觀眾到直播間里繼續學知識。
好奇的許先生,點開了其中一個博主的直播間一探究竟。“有反酸燒心的打111,有脹氣打嗝的打222,有口干口苦的打333……”剛才還在做科普的博主,直播間里直接化身醫生,回答起了觀眾的各種問題。可答著答著,博主總會時不時引導觀眾:“如果想調理身體的,可以加我們助理的微信。”
此時仍半懂不懂的許先生,原本想的是獲得更多的養胃知識,于是添加了微信。剛開始,助理還會詢問一些病癥問題,并要求許先生自拍一張舌苔照片發過來。可剛看到照片,助理直接就給許先生的病下了定論,說胃部有潰瘍,需要接受治療,咨詢費加藥費總共是3000元一療程。
“我這才做的胃鏡,說是淺表性胃炎,怎么看了眼舌苔就說是胃潰瘍呢?”許先生這才明白,對方哪里是什么科普和看病的大夫,分明就是在“釣魚”的騙子。
許先生遇到的騙子,至少還會給你上演一出先科普再看診的連環戲碼,還有的騙子,直接放出了一個偽科學概念,等著有人自己上鉤。此前,市面上時不時就會冒出一款帶有“量子概念”的產品,比如“量子鞋”“量子內衣”等等,號稱對身體有益。對于這種毫無根據且違背科學常識的說法,各類媒體和專家都曾做過辟謠。但現如今,又有一種新的“量子能量手環”出現在了短視頻平臺,有不少博主聲稱,戴上手環就能改善健康、治療疾病。
記者看到,量子能量手環的售價不菲,一個就要899元。記者添加了一個博主的微信,對方一上來介紹的并不是手環的功能有多強大,而是發來了一個“全球財富計劃”的示意圖,說買了手環之后可以成為“經銷商”,還可以繼續發展“下一級客戶”,總共能發展出五級代理。手環賣得越多,客戶發展得越多,總公司就會給出更多的返利,自己也能獲得更多的分紅,跟早先傳銷公司拉人頭的話術幾乎一模一樣。
一天發五條 內容很雷同
這些假科普的視頻,到底該如何分辨?記者對比發現,如果是真正做科普的博主,他們每個視頻的話題往往都有所分別,發視頻的頻率也不會太高。而假科普的博主,有的恨不得一天就得發好幾條視頻,而且連續幾天的視頻都是極為相似的主題和非常雷同的文案。
比如一個做“營養分享”的博主,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就發了600多條視頻,平均一天就要發四五條。這600多條視頻,幾乎全都是在教“養脾胃”的偏方,雷同內容很多,都是姜絲、山楂、紅棗、小米等食材,分別搭配起來煮水喝。文案的開頭也十分相似,很多都是“媽媽這樣做”“村里老人教的辦法”“老一輩的智慧”等等。
這個博主早期發視頻時,顯然還處于賬號的“養號階段”,內容只是單純地“介紹偏方”,并沒有多余的內容。因為發視頻的數量和頻率特別高,時不時還能出現幾十上百萬播放量的小爆款。而最近的視頻,博主顯然是覺得養號期已過,到了該變現的時候,每條視頻除了照常教偏方以外,還會特意提到要配合吃某某名稱的養胃產品,甚至還有其他人在評論區幫腔。記者看到,雖然這名博主并沒有直接給出商品鏈接,但視頻里提到的某某名稱的養胃產品,搜索之后就會發現,只有一家公司在生產。
另外,有些“科普”博主,在起名時會用“XX養生”“XX健康課堂”“XX育兒課堂”等字眼,甚至在拍視頻時,為了增加可信度,還會以穿著白大褂的樣子出鏡。但他們的身份,沒有經過任何的官方認證,博主在哪家醫院工作,有什么醫療背景,視頻里也從未提及。部分科普視頻的標題里,還用上了“三甲兒科主任坦言”“院士提醒”等說法,但究竟是哪位主任、哪位院士的言論,視頻里同樣只字未提。
這些所謂的科普視頻,內容也經不起推敲。比如一條視頻標題是“2種水果,小孩多吃,玻璃脾胃變鋼鐵脾胃”,可視頻絕大多數時間并未在介紹水果,而是在介紹一款壓片糖果和一款飲料,號稱對身體有益。翻開這個博主的其他視頻,無論是治流感還是孩子增高,都能吃這款糖果、喝這款飲料,簡直是萬能。和之前的養胃藥情況類似,博主并未在視頻中直接給出帶貨鏈接,但假如按照名稱搜索這兩款產品,生產商同樣指向了唯一的一家公司。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莫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