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頭腦就有市場、就有飯吃的今天,陪診師、聊天員……各式各樣的服務行業新職業層出不窮,花錢買服務成為共識,反過來又催生了更多的新行當新職業。最近,就涌現出一個新職業——微信旅游群群主。
朋友李先生遇到一件尷尬事,他和夫人都是外地引進人才,前不久雙雙退休,原本小鳥依人的夫人,現在卻不黏他了,而是隔三岔五捧著手機在微信群里約約約,一會兒“外灘情侶墻浪漫游”,一會兒“百年上海灘十六鋪情懷游”,一會兒“四行倉庫看淞滬會戰”,一會兒“相約多倫路文化一條街”……李先生乃讀書人,好面子,當面不愿問,便趁夫人洗澡當口,偷偷翻看她的手機。他發現,在一個十多人的小姐妹旅游群里,每次活動都由群主“王老師”召集,每次活動都有一個主題,每個主題活動都列明相關時間、地點、費用和要求,并征詢大家參加與否的意愿。起初,李先生認為夫人碰到了“阿詐里”,既然是小姐妹相約出游,又是在上海市區,怎么可以每人收取幾十元服務費呢?但仔細想想,區區幾十元,也不像“阿詐里”的勾當。于是,他一邊嘀咕著“蚊子大腿里的肉也要咬一口”,一邊就壓抑不住好奇心,問夫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夫人不正面作答,說翌日她們恰好有個“蘇河濱水行——外白渡橋至四川路橋”,讓他跟著去瞧瞧。
第二天下午,李先生悄悄跟著夫人而行。七八個“小姐妹”在外白渡橋碰頭后,一番嘰嘰喳喳說說笑笑,群主“王老師”就招呼大家安靜,宣布當天行程安排后,“王老師”先介紹了外白渡橋的前世今生,讓大家拍照打卡后,便帶領大家過馬路,沿著蘇州河濱水步道一路前行。從上海大廈開始,一路上,“王老師”解說了原英國駐滬總領事館、劃船俱樂部、新天安堂、光陸大戲院等歷史建筑及名人軼事,在時間的流逝中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四川路橋堍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王老師”聲情并茂地介紹了“遠東第一大廳”的郵政營業廳,介紹了大樓的歐式郵政風格的建筑特點,還介紹了該大樓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往因為工作關系經常往來于四川北路這一帶的李先生,沒想到一幢大樓竟然有這么多的精彩故事,他不僅聽得津津有味,當“王老師”邀約大家前往蘇州河畔中石化一號加油站里的網紅咖吧時,他毫不猶豫地跟上,并在喝著咖啡欣賞河景之際,與“王老師”攀談。
“王老師”坦誠相告,她原來在中學教歷史課,作為上海原住民,興趣加愛好,使她了解了上海過往發展史和不少民間掌故。退休后,既不愿做家務又不愿搓麻將的她決定發揮她的興趣愛好,同時也“從蚊子大腿里咬口肉"——在玩樂中掙幾個小錢,便利用自己的人脈,組建了幾個小姐妹群,以專題的方式,專門帶大家逛市區講故事劈情操。原本以為都是身邊的風景,掀不起什么浪花。哪知,參與者興致盎然,絲毫不累,她也就樂此不疲。
李先生當即與“王老師”相約,他來拉群,給他們這些入戶上海的北方大老爺們也講講。我問李先生,你個老山東,不聽家鄉的歷史,聽什么上海故事?李先生挺認真地說,作為新上海人,想融入當地,能不了解當地的名勝古跡和歷史變遷嗎?而在市區逛逛,所費不多,卻能在聚會中學到知識,總比抽煙喝酒農家樂有意義吧!
我想想,也是,難怪有頭腦的人到哪里都有飯吃。
原標題:《十日談·新360行|姜志芳:微信旅游群群主》
欄目編輯:華心怡 文字編輯:錢衛
來源:作者:姜志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