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刊發報道,點贊云南玉溪市在村集體“三資”管理(資金、資產、資源)方面的創新實踐和治理成效。報道指出,玉溪市通過深入整治突出問題、建立智能監管平臺、強化制度保障,讓村集體賬目“曬”在陽光下,群眾心里更踏實了,干群關系也更加親近。
在這項治理改革中,新平縣戛灑鎮的新寨村作為基層實踐的典型,交出了一份“賬目清、民心穩”的亮眼答卷。
新寨村是一個以傣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近年來,村黨總支書記彭永芳帶領兩委班子,持續推進“陽光村務”建設,把“公開、透明、規范”的理念落實到村務治理的每一個環節。
“我們干部心里有桿秤,老百姓心里也有一本賬。”彭永芳常說。為了讓村民明明白白搞清楚村里的“家底”和“賬本”,新寨村全面推行“三務公開”制度——村務、黨務、財務每月一報、每季一曬,做到小到一張發票、大到一個項目,都要公開上墻,接受群眾監督。
走進新寨村的公示欄,村集體收入支出、項目建設進展、村干部報酬補貼等信息一目了然,村民時常駐足查看、議論。過去群眾“只聽說、不了解”的村務,如今變成了“隨時看、看得懂”的公開賬。
每月固定時間,新寨村在村委會的“議事亭”里召開群眾議事會,村組干部和村民代表圍坐一圈,面對面商量村里的大事小事:修哪條路、建什么設施、項目怎么安排、資金從哪來……事事有人提、件件有回應。
彭永芳堅持一個原則:“村里的事必須大家議,不能少數人拍板。”在他的帶動下,新寨村的村務決策越來越規范,群眾參與度越來越高,干群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在玉溪市統一建設的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上,新寨村已全面實現數據錄入與動態更新。村民可以通過手機掃碼,隨時查詢村集體資產資源的使用情況,真正實現了“數據上墻、信息上網、群眾上心”。
玉溪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全市通過平臺預警機制、合同清理整改、租金催繳等多項舉措,大力推進“三資”管理規范化。截至目前,已追回75.7%的逾期借款,累計整改近84%的不規范合同,183萬名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可隨時監督資金使用。
在這場由內而外的治理變革中,新寨村的努力不是孤例,而是整個玉溪推進清廉鄉村建設的縮影。
正如彭永芳所說:“不是有錢就能說了算,而是你做人清白,群眾才心服口服。”陽光村務不僅帶來了制度上的規范,更帶來了干群之間的信任與理解。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賬清了,事順了,民心就穩了。在新平戛灑鎮新寨村,清清楚楚的賬,明明白白的事,正在一點點筑牢鄉村治理的“清廉根基”。在這片傣鄉熱土上,村務公開不僅是一種制度安排,更成為連接干部與群眾的一座“連心橋”。
(玉溪市紀委監委 李繼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