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雞娃”這個詞開始在大眾面前流行起來,有錢的雞娃,沒錢的也雞娃,大家都生怕孩子會落后。
于是,很多孩子的能力,或者說掌握的知識越來越提前。與此同時,學校的教材也跟著一起改進,三年大一改,兩年一小改。
在各種因素的加持下,還真會出現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情況,于是家長們就更著急了,然后就更卷了。
但是,卷到最后,你會發現你永遠卷不過那些家庭條件好的,人家所掌握的資源,信息差,給孩子提供的支持是普通家庭沒辦法做到的。
所以盲目跟風雞娃最終的結果就是苦是父母,累了孩子。
以我的經驗來看,若是家庭月收入沒有超過一萬的,真沒必要去雞娃。當然,這是一個最低的界線吧,事實上在這個環境下,就算月入兩三萬,都不一定有優勢。
我認為,普通家庭的孩子,把下面這幾件事抓好了,孩子照樣出色。
1、抓好閱讀,每天讀1小時課外書,增加知識儲備。孩子在學習上若是沒辦法爬太高,但人生還長著,閱讀量大的娃,除了學習之外,其它領域若許能發光發熱。
2、練好字跡,每天堅持練一頁字帖。能把字寫好的孩子,走到哪里都會受歡迎。
3、養成認真聽課的習慣,專注于課堂的知識,而不是總搞小動作。能把課聽好,等于給家長省了大半的補課費。
4、當小老師的習慣,把學到的知識點講出來,能講清楚證明真的懂了。
5、養成預習和復習的習慣,課前花10分鐘時間預習,即使上課偶爾走神也能迅速跟上。課后花10分鐘時間復習,這樣會讓寫作業的效率翻倍。
6、整理錯題,把做過的每一道錯題拿出來總結分析,吃透背后的知識點,成績會越來越好。
7、堅持運動,學習若是拼不過人家,體育還差,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每天堅持運動,去戶外跑跑跳跳半小時,把身體練好,這是對爸媽最好的回報。
8、看紀錄片,與其天天讓孩子玩手機,看視頻,不如引導孩子多看紀錄片,歷史、科普、地理、生物、物理等等,這些紀錄片從小學開始就可以看起來。
被紀錄片喂大的孩子,格局和見識遠勝同齡人!
信息時代,很多紀錄片都能在網上找到,但這考驗家長的資源整合能力,如果家長不知道給娃看什么紀錄片,或者不想麻煩親自去找,可以看看下面這套《紀錄片合集》,共有1000多部紀錄片,有歷史、地理、生物、大語文、英語、自然科學……
這些紀錄片都適合給孩子看,生動有趣,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每集也不會太長,既能讓孩子學到東西,家長也不用擔心長時間看屏幕影響視力。
這些大部分可以歸于習慣,硬實力拼不過人家,就拼軟實力,從小幫孩子把習慣抓好,將來孩子真的未必會輸給從小被雞出來的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