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的張阿姨,近日因“臉黃、皮膚黃”引起家人擔憂。在子女們反復督促下,張阿姨前往醫院檢查、看診。醫生驚訝地發現張阿姨的黃疸指數竟然高達300多,反映肝功能的轉氨酶數值也超過正常值的2000倍,凝血功能也明顯異常,已經發生了肝衰竭。幸運的是,由于就診及時,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張阿姨的病情逐漸好轉,順利出院。
張阿姨本身并沒有基礎肝病,平時只是患有高血壓、高血脂,而且一直服用降壓藥物,病情相對穩定。是什么原因導致張阿姨發生這么嚴重的肝衰竭?醫生經過詳細的追問,了解到:近來,張阿姨聽信網絡上的一些說法,認為老年人免疫力普遍較低,吃保健品可以提高免疫力。于是,她背著子女,在網絡平臺購買了大量的“保健品”和“補品”。這些產品種類繁多,有維生素、鈣片、魚肝油、蛋白粉等等,張阿姨每天都按時服用,希望能夠保持健康。然而,讓張阿姨沒有想到的是,服用這些保健品和補品一個月左右后,她就開始出現臉色發黃、皮膚發黃的癥狀。起初,她還以為這是正常的排毒反應,沒有太在意。醫生認為,這次的肝功能損傷與張阿姨所服用的這些所謂的“保健品”和“補品”有很大關系。這些產品可能含有一些不明成分,或者劑量過大,對張阿姨的肝臟造成了嚴重的損傷。
相信大家身邊都有這樣的親戚朋友,他們對“保健品”和“補品”推崇備至,甚至有人“以補代食”,將這些產品視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張阿姨的遭遇給大家敲響了警鐘:面對琳瑯滿目的保健品和補品市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態度,不要輕信夸大其詞的廣告宣傳,更不要輕易跟風購買昂貴的產品。
首先,要警惕不被虛假宣傳誤導。“保健品”“補品”廣告眾多,令人眼花繚亂。這些產品的廣告往往夸大其詞,誤導消費者。有些商家利用人們的攀比心理,誘導一些人不惜花費重金購買昂貴的保健品。老年人注重健康本是好事,但這種心理容易被不良商家利用和誤導,導致誤用、濫用“保健品”。有的甚至因此造成嚴重的肝臟和腎臟損傷,給個人和家庭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因此,不要盲目跟風購買昂貴的保健品或補品。
其次,要走出過度食補的誤區。一些人認為“人參、鹿茸”等名貴中藥材是滋補身體的佳品,于是大量食用。然而,他們卻忽略了“是藥三分毒”的道理。補藥和任何藥物一樣,都需要通過肝臟或腎臟代謝。如果食用不當或過量,同樣會對身體造成損傷。以鹿茸為例,雖然它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的功效,但并非人人適用。有些人食用后會出現鼻出血、牙齦出血、頭痛甚至中毒、暈厥等癥狀。因此,在食用這些補品之前,應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需求,并咨詢專業醫生的意見。如果確有需要食用補品,也應遵醫囑使用合適的劑量。
第三,正確認識“白蛋白、氨基酸”的功效。許多傳統觀念認為,注射人血白蛋白、氨基酸等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延緩衰老。因此,一些健康人群也會要求注射這些營養液。特別是一些備考學生的家長,他們認為通過注射這些營養液可以增強孩子的體質和腦力。事實上并非如此。參與人體免疫機制形成的是球蛋白而非白蛋白。大劑量注射白蛋白不僅不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還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甚至導致免疫力下降。此外,白蛋白可以快速提高膠體滲透壓,在沒有適應證的情況下使用白蛋白,可能會增加心臟負擔并導致猝死等嚴重后果。因此,應該摒棄這種盲目追求營養補充的觀念,不要將白蛋白等藥品當作補品濫用。
第四,要保持理性消費的心態。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需求來選擇合適的保健品或補品,并遵醫囑使用合適的劑量。應通過注重科學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來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正常攝入的食物才是人體免疫力最好的原材料。人們應該注重飲食的均衡和多樣性,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來滿足身體的需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可通過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適當的運動量以及愉悅的心情來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特別提醒廣大民眾,一些不法商家為了謀取暴利,會在保健品或補品中添加違禁成分或劑量超標。這些產品雖然短期內可能讓消費者感覺精神煥發、體力充沛,但長期食用卻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因此,在購買和使用保健品或補品時,建議選擇正規渠道和知名品牌的產品,仔細查看產品的成分表和說明書。
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重癥肝病科副主任醫師馬華皙/文
來源: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
編輯:陳沂、楊沛
一審:陳素玲
二審:黃新珠
三審:寧永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