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糖尿病人來說,主食就像一把“雙刃劍”,吃多了血糖飆升,吃少了又餓得慌,怎么吃主食大有學問,不然就可能走進主食誤區,給控制血糖增加難度。
張先生查出的糖尿病后,就把主食換成了粗糧,認為粗糧含糖少,可以放開吃,多吃點既能控制血糖還能吃飽耐饑餓。
生活中與張先生一樣吃粗糧的糖友并不少見,但事實的真相是:粗糧和細糧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含糖量相差并不大,比如100克大米含有大約77克碳水化合物,而燕麥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大約有66克,二者最終轉化成的血糖相差其實很小。
要知道,粗糧在控制血糖中的優勢在于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它能在胃腸中延緩葡萄糖吸收速度,避免餐后血糖驟升驟降,簡單地說就是,吃粗糧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比吃了細糧要低得多,從而避免了餐前血糖與餐后血糖出現大幅波動。
因此,糖尿病人無論是吃粗糖還是細糧,都要控制量而不可貪多。基本原則是:全天主食總量控制在4-6兩,大約200-300克,早中晚按1:2:2分配;粗糧占主食的1/3即可,比如糙米、燕麥、全麥面等等。
現在你知道怎么吃粗糧了吧?日常飲食中,與粗糧有類似作用的食物還有很多,也可以當作主食來吃,同樣需要掌握一些原則和技巧,比如:
紅薯、土豆、山藥等薯類看似是菜,實則是“隱形主食”,但它們相較于米面有兩大優勢:一是碳水化合物含量只有米面的一半,膳食纖維卻是米面的2-3倍,飽腹感更強;可以按照兩份薯類食物替換一份米面的比例來替換主食。
此外,在做米飯時加入黃豆、紅豆、鷹嘴豆等雜豆,或者用豆漿代替水,可以充分發揮豆類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少,優質蛋白含量多的作用,既能減慢消化吸收速度,增加飽腹感耐饑餓,又能補充優質蛋白,避免機體肌肉流失,提高可體免疫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總之,糖尿病飲食控制的關鍵是控制總量以及延緩消化吸收速度,把握住了這樣的原則,糖尿病人沒有什么不能吃的,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樣享用美食。
你明白了嗎?點個贊轉發給更多糖友吧,關注天天聽健康,方便每天學防病養生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