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西安曲江,住寒窯的王寶釧,是假的!歷史上沒有這個女人!
她苦苦等了 18 年的薛平貴,也是假的!
綜上,薛平貴當了西涼國皇上是假的,王寶釧成為皇后,也是假的!
把2個虛假的歷史人物演成真的,還為他們實打實建造了一片園子,這事也只有演戲的能做到。
這個故事原本是這樣講的:一個獨具慧眼的女子,因一出苦肉計名垂青史,順帶著將她的老公抬舉成了歷史名人。他們成為一對名史有名的夫婦,身故千年之后,還能在西安寸土寸金的曲江留下一大片園子。
園子叫寒窯,就在西安曲江,園子的女主角叫王寶釧,男主叫薛平貴。
在這個傳說中,王寶釧是相府千金,來自豪門,成年后本應與豪門聯姻,壯大娘家。但她畫風不一樣,拋繡球擇婿的時候,偏偏看上了一個鳳凰男,并且為他守了 18 年寒窯,吃糠咽菜,沒有兒女,一心癡癡等他回來。所幸18 年后,鳳凰男富貴沖天地回來了,他的新身份是西涼國王。等他等得頭發都白了的王寶釧也因此成了西涼國的皇后。
是不是很感人?
但這是假的!歷史上沒有薛平貴,也沒有王寶釧。
但是,憑借虛假身份名揚天下數百年,甚至還贏得了配享太廟的遺榮,這也是他們的神奇之處。
史上沒有薛平貴和王寶釧,卻確實有一對傳奇夫婦:唐朝人薛仁貴和柳英環。
在真實的傳奇中,主角是男人,叫薛仁貴。
這個薛仁貴,其實就是薛平貴的原型,歷史上確實有其人。
但薛仁貴不是鳳凰男,他是唐初名將,出身豪門,祖上是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家住河東道絳州龍門縣(即山西河津市修村)。他的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都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屬于世家。
薛仁貴的妻子,并不是相府千金王寶釧,而是叫柳英環,也叫柳銀環或者柳迎春。
柳英環是唐朝豪門之一的河東柳氏家的女兒,獨具慧眼,認準了日后定能發跡的猛男薛仁貴,不但決意嫁給他,還為他生下兒子薛丁山、女兒薛金蓮。
除此之外,柳英環在歷史上并沒有留下太多事跡,而她的老公薛仁貴,卻是戰功赫赫的唐朝大將。
薛仁貴出生于614年,69 歲去世,一生戰功赫赫,與唐初的幾位大名鼎鼎的皇帝李世民、李治都交情頗深。
薛仁貴出生后不久,他的父親薛軌早逝,等他長大時,家道中落,他已淪為農場主。
豪門女子柳英環卻看出他不同凡人,毅然嫁給他,還敦促他說:“君有出眾的才干,要等到機遇才能發揮。如今皇帝(指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遼東,招募驍勇的將領,這是難得的時機,您何不爭取立功揚名?”
薛仁貴聽勸,投奔將軍張士貴,應征入伍,于貞觀十九年(645年)隨唐太宗遠征高句麗。
薛仁貴習慣沖鋒陷陣,所向披靡。
645年2月, 唐軍與高麗軍在遼東安地血戰,唐將劉君邛被高麗軍圍困,無法脫身。危難時刻,薛仁貴穿白衣,持長戟,單槍匹馬,砍掉了一名高麗頭頭的首級,懸掛于馬上。
高麗軍人人膽寒,立刻撤軍,劉君邛獲救后進行反擊,殺死兩萬多高麗軍。
薛仁貴一戰封神,獲太宗賞賜,拜為游擊將軍。
他是一名射箭高手,曾經在公元 661 年平定天山九姓鐵勒叛亂中,單槍匹馬在陣前射了三箭,將敵軍的三名首領挨個點名,擊落馬下。
九姓鐵勒大驚,軍心渙散,逃的逃,降的降,從此再也沒有實力跟大唐叫板。薛仁貴贏得了“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的美名。
永徽五年(654年)夏天,唐高宗李治巡幸山西萬年宮,薛仁貴護駕從行。結果遇到了山洪。負責守護李治的守衛居然全跑了,薛仁貴大怒:“哪里有天子情況緊急,宿衛之人立即就怕死逃跑的?”
他冒死救出李治之后,大水淹沒了李治的寢宮。
李治驚魂未定,夸薛仁貴是忠臣,還賜給他一匹御馬。
公元668年,薛仁貴率三千人,出征高麗。在今天的吉林四平殺掉高麗軍一萬余人,然后一路打到了平壤。
薛仁貴攻陷平壤,高麗滅亡。
因為有個薛仁貴,大唐的疆域擴展到了平壤,薛仁貴出任安東都護,駐扎在遼寧撫順高爾山城。
隨后,薛仁貴開始走背字,先是被免官為民,后又因事獲罪。
直到 67 歲的時候,他又被李治重用,上了攻打突厥的戰場。
682年,薛仁貴打敗了突厥阿史那元珍部于云州,自己則在683年去世,享年七十歲。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薛仁貴一生征戰,打仗打了二十多年,大敗九姓鐵勒,降服了高麗,擊破了突厥,功勛卓著。
關于他行軍打仗的典故,被編為“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
其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因此衍生出了很多戲曲戲目,比如《薛仁貴衣錦還鄉》《薛仁貴征東》等,以及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故事。
這就是曲江那座寒窯的來歷。
在寒窯里,王寶釧被描述成了一個忍辱負重、癡心不改的女子,而這不過是遺老遺少們對女人的PUA而已。
傳統禮教看來,只有這種勇于犧牲自己的女人,才稱得上貞潔烈婦,才是合格的女人。沒有人過問如果真有此事,18 年的寒窯生活,王寶釧是怎么熬的?
薛平貴又為什么突然在 18 年后出現?他之前上哪里去了?
戲文里唱的簡單,一出戲不過一個時辰就演完了,王寶釧的 18 年寒窯生活,可是要實打實熬6570 個日日夜夜的。
現在和以后再也出不了王寶釧了,大家都急功近利,沒有哪個心機女愿意花 18 年時間在寒窯死等著,期盼老公變成皇上——哪怕他能給自己帶來皇后桂冠。
當年我小的時候,我奶奶經常講王寶釧的故事,我們一群小孩子還跟著感嘆她不容易,同情她的遭遇。現在想想很好笑:我們平頭老百姓,有什么資格憐憫丞相家的女兒?
人家吃糠咽菜是為押寶成功增加砝碼,是來體驗生活的。
要么說生在豪門就是格局不一樣,與柳英環(王寶釧)同時代的別的女子 18 歲的時候,忙的是女紅,想的是嫁個什么樣的如意郎君,柳英環(王寶釧)所想的,卻是如何選中一個績優股,并且把他鍛造成大將。
柳英環終究是成功了,只不過替她享受香火的是王寶釧。
薛仁貴夯實了大唐的江山基業,青史留名是必然的,無論有沒有薛平貴這個前臺影子,他都能萬世流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