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98年,楊堅派高熲和周羅睺水陸并進,出動三十萬大軍北伐高句麗。但這次北伐并沒有達到目的,由于缺乏糧草,部隊染疫,海軍遇到風浪,三十萬大軍損失了十之八九。為什么楊堅在伐陳之后就發動如此大規模的討伐朝鮮半島呢?我們今天就來讀一讀這段歷史。
《資治通鑒》原文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開皇十七年(丁巳,公元五九七年)
高麗王湯聞陳亡,大懼,治兵積谷,為拒守之策。是歲,上賜湯璽書,責以“雖稱籓附,誠節未盡”。且曰:“彼之一方,雖地狹人少,今若黜王,不可虛置,終須更選官屬,就彼安撫。王若灑心易行,率由憲章,即是朕之良臣,何勞別遣才彥!王謂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麗之人,多少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殷勤曉示,許王自新耳。”湯得書,惶恐,將奉表陳謝。會病卒,子元嗣立,上使使拜元為上開府儀同三司,襲爵遼東公。元奉表謝恩,因請封王,上許之。
吐谷渾大亂,國人殺世伏,立其弟伏允為主,遣使陳廢立之事,并謝專命之罪,且請依俗尚主;上從之。自是朝貢歲至。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開皇十八年(戊午,公元五九八年)
春,二月,甲辰,上幸仁壽宮。
高麗王元帥靺鞨之眾萬馀寇遼西,營州總管沖擊韋走之。上聞而大怒,乙巳,以漢王諒、王世積并為行軍元帥,將水陸三十萬伐高麗,以尚書左仆射高颎為漢王長史,周羅睺為水軍總管。
六月,丙寅,下詔黜高麗王元官爵。漢王諒軍出臨渝關,值水潦,饋運不繼,軍中乏食,復遇疾疫。周羅睺自東萊泛海趣平壤城,亦遭風,船多飄沒。秋,九月,己丑,師還,死者什八九。高麗王元亦惶懼遣使謝罪,上表稱“遼東糞土臣元”,上于是罷兵,待之如初。
百濟王昌遣使奉表,請為軍導,帝下詔諭以“高麗服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厚其使而遣之。高麗頗知其事,以兵侵掠其境。
《資治通鑒》譯文
十七年(丁巳,公元597年)
高麗王高湯得悉陳滅亡后,非常害怕,于是大力訓練軍隊,聚積糧草,籌劃一旦遭到隋軍侵犯時所應采取的抵抗策略。這一年,隋文帝賜給高湯璽書,責備他“雖然做了隋朝的藩附屬國,卻沒有盡到臣子應有的忠誠。”并且說:“你所統轄的地區,雖然地狹民少,但如果現在廢黜了你的王位,也不能沒有人負責治理,終究需要朝廷重新選派官屬,前去安撫黎民百姓。你如果能洗心革面,完全遵照朝廷的法令制度,就是朕的良臣,朕又何必再派遣賢才呢?你認為遼河的寬廣比長江如何?高麗的兵民比陳多少?如果朕不是存有包容、養育天下黎民百姓之心,責問你以往的過失,派遣一位將帥率軍前去問罪,根本用不著跟你多費氣力!之所以對你殷勤勸導,是允許你改過自新。”高湯得到文帝璽書后,惶恐不安,準備向朝廷奉表謝罪。恰巧得病去世,他的兒子高元繼位,文帝派遣使節授予高元上開府儀同三司,承襲遼東公爵位。高元向朝廷奉表謝恩,并請求授予王爵,文帝同意。
吐谷渾大亂,國中人殺死可汗世伏,擁立他的弟弟伏允為君主,派遣使臣向隋朝陳述廢立可汗的理由和經過,并且請求朝廷寬恕國人的擅命專行之罪,還請求依照吐谷渾的習俗,允許伏允娶嫂子光化公主為妻;隋文帝允從。從此以后,吐谷渾每年都遣使朝貢。
十八年(戊午,公元598年)
春季,二月甲辰(初三),隋文帝駕幸仁壽宮。
高麗王高元率領族部眾一萬余人侵犯隋朝遼西地區,營州總管韋沖率軍打退了高元。隋文帝得知后非常憤怒,乙巳(初四),任命漢王楊諒、上柱國王世積同為行軍元帥,統率水陸三十萬大軍征伐高麗;又任命尚書左仆射高熲為漢王元帥府長史,周羅睺為水軍總管。
六月丙寅(二十七日),隋文帝下詔廢黜高麗王高元的官爵。漢王楊諒率軍從臨渝關出塞,正碰上連日大雨,后方糧草運不到,軍中缺乏食糧,又遇到了疾疫流行。周羅睺率水軍從東萊渡海向平壤城前進,途中也碰上了大風,船只多被吹散沉沒。秋季,九月己丑(二十一日),隋朝大軍被迫還師,兵士死了十分之八九。高麗王高元也很害怕,派遣使節向朝廷謝罪認錯,上表稱“遼東糞土臣子高元”,文帝于是下令罷兵,像以前一樣對待他。
百濟國王余昌派遣使節向隋朝上表,請求在討伐高麗時擔任軍隊的向導,隋文帝下詔書,告訴說:“高麗已經服罪歸附,朕已經下令加以赦免,不可再進行討伐。”隆重地接待百濟的使節后遣送回國。后來高麗知道了此事,就出動軍隊侵犯劫掠百濟國的邊境地區。
關于這段的歷史解讀請參看本公號同期發布文章:
歡迎加入知識星球,一起探討感興趣的歷史教育話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