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融媒 毛麗娜)“‘岐下’之名源自《詩經》,我們希望通過這座小院,讓人們銘記周文化,銘記周部族在寶雞創造的偉大文明。”5月19日傍晚,在游人如織的陳倉老街岐下小院里,寶雞市周文化研究會會長任周方介紹道。這座以周文化為主題的特色場所,正成為寶雞傳承弘揚周文化的嶄新窗口,吸引著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探秘。
走進岐下小院一樓的“西周五禮”展廳,不同于傳統的文物展陳,這里雖無文物陳列,卻以精妙的設計與解說,帶領參觀者讀懂藏在“西周五禮”里的“人生必修課”。展廳前言處,青銅鐘鼎紋飾與銘文訴說著古老文明,點明了“探尋西周君子的養成密碼”這一展覽主題。
“我們在一層打造‘西周五禮’陳列,就是想通過這個展覽,告訴大家西周的禮儀是什么,這種禮儀對個人成長會產生怎樣的作用,也讓大家看到文化的繼承、弘揚與發展。”任周方介紹,展廳依次呈現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五大核心禮儀場景。無論是加冠時的戒賓、筮賓、醴禮,還是娶親的納采、問名、親迎等程序,都讓人直觀感受到人生重要節點的禮儀規范。
漫步至二樓古琴研學區,裊裊琴音增添了雅致韻味;院內旁廳的周文化研究會里,眾多研究者正為周文化的深入挖掘與傳播貢獻智慧。談及岐下小院開放的意義,任周方充滿期待:“這里為市民和游客打開了一扇了解周文化的新窗口,讓‘西周五禮’不再是塵封于古籍中的文字,而是以可感可知的形式,持續煥發傳承的活力,助力寶雞打造周文化保護傳承弘揚高地。”
又訊 5月19日晚,在寶雞市周文化旅游節陳倉老街“岐下小院”活動現場,一款名為“周周”的智能機器人成為吸睛亮點,它憑借智能語音系統,用生動有趣的方式為游客講述周文化故事,讓古老的傳統文化以新穎的科技形態呈現在大眾眼前。
“周周”由陜西鼎宇集團歷時三個月研發而成。據鼎宇集團總經理馮振華介紹,該機器人自今年2月啟動研發,身高1.27米、重35千克,其命名靈感直接取自周文化主題。針對本次旅游節,研發團隊特別植入AI大模型智能巡航系統與語音交互功能,搭載DeepSeek與豆包雙模型,不僅能完成問好、握手、自我介紹等基礎互動,更能對岐下小院展陳內容進行專業講解,實現與游客的自然流暢對話。
活動現場,“周周”憑借生動有趣的講解,將三千年前的周文化娓娓道來,吸引眾多游客駐足體驗。不少市民表示,這種科技與文化結合的展示形式讓人耳目一新,讓古老文明變得“觸手可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