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自合肥晚報:
說到中國教育,人們首先會想到孔子。孔子首創私學,史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之說。但你知道中國第一所公立學校是何時何地由何人創辦的嗎?它就是由西漢時期巢湖流域走出的文翁創辦的“石室精舍”(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這一公學的創辦,開創了中國教育發展史。
01
生于巢湖邊 成名巴蜀地
“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諸葛蜀人愛,文翁儒化成?!边@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詩句。詩中所提“文翁”,可能不少人陌生。但在西南蜀地,提起文翁之名,卻是人人景仰。
據史料記載,文翁名黨,字仲翁,廬江郡舒縣人。今天的舒城縣春秋鄉文沖村,相傳為文翁的故鄉。他曾任蜀郡(今四川一帶)太守,“文翁”二字是當時百姓對他的敬稱。這位出生于公元前187年的西漢名臣,歷經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治理巴蜀、推行教化、大興水利,尤其是開了中國公學先河。
春秋鄉的名字正是來自境內的春秋山,站在山頂眺望,隱約可見百里之外的巢湖。傳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有位書生把自己喜愛的《春秋》揣在懷里躲進山林,官員下令燒山后,最終在其身下發現了完好無缺的《春秋》。從此,此地被稱為“春秋山”。有名山,必有名人,恰巧這人也偏愛研讀《春秋》,那就是文翁。
位于文沖村的文翁紀念館
汪照亮,原舒城師范學校校長。1992年,他創辦了舒城文翁研究會,并擔任首任會長。據他介紹,今天的春秋鄉還流傳著不少文翁的傳說。
相傳,文翁為了開一個水田,想先挖一個池塘,不想到了夜晚,有一百多頭野豬用鼻子運柴草、運土往外倒,等天亮池塘就建成了,此后水田的水稻年年豐收。還有一次,文翁想砍倒一棵大樹,砍樹前他祈禱說:“我要能做個二千石谷的官,斧子就應當砍在這個地方?!闭f完就把斧子扔了出去,正巧斧子就砍在了這個地方。后來他果然就作了蜀郡太守。
據《文氏宗譜》中記載,文翁去世后,由長子偕母扶靈輾轉數月歸里,其后葬在附近一處叫象形地的山坡上。當地老人說,上世紀初墓地上還有石碑。當地老人還告訴我們,以前文家沖有文翁祠,到清光緒年間依舊巍然,斗拱翹角大屋頂,建筑宏偉,大門上方有簪纓四道。上世紀60年代前后被鄉糧站征用了。
東漢歷史學家班固所作《漢書·循吏傳》中也記載,到了漢景帝后期,文翁因政績突出被派到蜀郡擔任郡守,成為蜀地“最高長官”。
02
開辦公學第一人
眾所周知,孔子因“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被稱為中國“私學之祖”。有私學,便有公學。那么,是誰開公學之先河呢?他就是文翁。
據《戰國策》等史料記載,文翁初到蜀地,見到的是一幅夷狄之境、化外之民的景象。為了改變民風,他采取了一項驚天動地、亙古未有的舉措——由官府出資創辦公立學校。辦學校需要校舍,文翁因陋就簡,因地制宜,用當地最多最常見的石頭壘起石屋,謂之“石室精舍”。
文翁創辦石室精舍后,曾親自擔任校長。后人為紀念文翁創辦的中國第一所地方政府官辦學堂,便稱學堂為“文翁石室”。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翁石室,就是今天成都市著名的石室中學。
位于成都石室中學里的文翁石室
多年研究文翁,汪照亮認為文翁當時的辦學思想有鮮明的特點,“在師資方面,文翁撥出經費選派有發展前途的學生到京城長安‘受業博士’,進行系統培訓后回來當教師;在招生上,堅持‘開敏有才者’,即挑選思維敏捷、智力優秀的人,即使出身貧民,也可被招之入學;在教學上,既重視傳授傳統的儒家經典,又重視社會實踐活動。文翁經常把一些優秀生帶在身邊一同巡視、考察,一同出入官府參與政事;在學生出路上,石室精舍的學生畢業后均量才安置,大多充任郡縣官吏,部分任主管教育文化的鄉官……”。
文翁創辦公學后,“蜀地文風比于齊魯”“蜀地學于京師者比齊魯焉”。東漢史學家班固曾在《漢書》中評價說,“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漢景帝為推廣文翁辦學經驗,“令天下郡國皆立文(指文翁)學”,漢武帝更是“乃令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自文翁為始云”。從此,全國各地效仿文翁,大興辦學之風。正是有了政府辦學的行為,教育才有了規?;蟀l展。
今天,在文翁故里就有一所以其名字命名的文翁中學。白色的文翁半身像靜靜佇立在校園中,舒城文翁研究會秘書長、文翁第七十四代后人——文藝就在這所中學任教?!拔奈膛d公學,在千年前彰顯出教育公平,不僅在他心中種下了教育的種子,也將重教為先的理念厚植在這片故鄉之中。我們是聽著文翁故事成長的。如今的文翁中學,同樣在實踐著城鄉教育均等化?!?/p>
03
從都江堰到七門堰
在文沖村,有一棟醒目的漢代風格建筑,飛檐翹角,雕梁畫棟,頗為精美,這是當地重要的歷史文化名片——文翁紀念館。
紀念館前的青石廣場,連接著六邊形的風水塘。池中廊橋蜿蜒曲折,博文亭倒影成趣,與紀念館遙相呼應?!按呵锏孛}長龍舒八皖鐘靈毓秀,石室書聲遠天府九州倡學崇文?!闭T前的一副對聯,盛贊當地靈秀的氣脈和文翁治蜀興學的功績。
紀念館分門廳、序廳、西廂房、正廳和東廂房五個展區,陳列著《文氏家譜》、宗祠石匾等文物,圍繞春秋故里、春風化蜀、首創官學、文翁治水、遺風余韻等板塊,全面展示了文翁生平和功勛業績。
在文藝看來,文翁不僅舉賢興教,移風易俗,改變了蜀地落后風氣,而且他還大興水利,將蜀中水利工程體系拓展至湔江流域,“弘揚發展了大禹、李冰以來蜀地優秀治水文化傳統,促進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的形成。”
“文翁石室”浮雕壁畫
據《都江堰水利述要》記載,文翁任職期間,帶領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頃”,使都江堰更加合理、科學,灌溉面積更大,是第一個擴大都江堰灌區的官員。由于文翁注重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蜀郡出現“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富庶局面。文翁去世后,后人為他立祠紀念。如今,都江堰博物館陳列的歷代治蜀名臣塑像中,文翁位列第一。
文翁的成就,與環巢湖區域的水利傳統一脈相承。公元前200年,西漢羹頡侯劉信視“舒城水源出于西山之峻嶺,勢若建瓴,乃于七門嶺下,阻河筑堰,曰七門,灌田八千余頃”,七門堰被譽為舒城八景之一,是安徽省最早、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它修建的時間雖比成都的都江堰稍晚,但其建筑方法和治水理念頗似都江堰,許多游客游覽了七門堰都說,“等于看了都江堰”。
04
“文翁”美名代代流傳
興公學、治水利,2000多年前從巢湖流域走出的文翁一生求真務實、勤勉苦干。這一精神如今正激勵著他的家鄉快速發展。文翁研學旅游小鎮的建設就是代表之一。
文翁研學旅游小鎮核心區位于文沖村,這里有文翁墓、文翁紀念館、文翁文化廣場、文翁主題公園、文翁研學步道等景點設施,已初步建成了集歷史人文展示、文化交流、古典文明和現代藝術于一體的鄉村文化園區?!斑@些年我們通過著力打造文翁品牌,積極發展鄉村文化旅游,尤其是研學旅游的興旺,對地方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當地村民也受益匪淺。”文藝感慨道。
文翁的一生,是“為官一任,教化一方”的典范;而文翁故里的發展,則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振興交融的縮影。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說,文翁作為中國公學始祖,其影響不僅是西漢、東漢,更綿延之后的歷朝歷代,直至今天。文翁的歷史貢獻,不僅僅是教化蜀地,而且澤被中華;不只是興校興學,而且興蜀興邦。文翁不只是巢湖流域的、成都的,也是安徽的,更是中國的乃至世界的。
▌來源:合肥晚報、巢湖學院環巢湖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