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逼格陵蘭說謝謝,格陵蘭說謝謝中國
今年3月29日,新華社曾經從格陵蘭島首府努克發回過一則報道。格陵蘭島自治政府新任外長莫茨菲爾特(Vivian Motzfeldt)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強對華關系將是她在任上的工作重點之一,包括增加格陵蘭對華出口、加強雙方在漁業領域的合作,以及推動與中國的自貿協定。
莫茨菲爾特
莫茨菲爾特說,她曾于2023年對中國進行過一次難忘的訪問,并指出中國早已成為格陵蘭海鮮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莫茨菲爾特對中格關系的評價相當積極,“中國對我們格陵蘭來說非常重要,我們渴望加強對華合作。”
莫茨菲爾特在中國
除了莫茨菲爾特之外,格陵蘭議會成員、團結黨主席杰里米亞森(Aqqalu Jerimiassen)同樣對中國充滿好感。“我曾到訪過北京、廣州等大城市……那次中國之行給我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與中國政府和企業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是我尤為關注的重點。”
為什么我要在這里給大家復述這樣一則半個多月前的舊聞呢?因為它是我在美國媒體《新聞周刊》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上刷到的。新華社的采訪都發出來兩個多星期了,美國媒體才后知后覺地看到格陵蘭官員給中國明送的秋波,整得跟發現了新大陸似的。而且《新聞周刊》這篇基于新華社報道二次加工的文章里還添加了不少美式重口味油醋,并擬了個自虐意味拉滿的新標題——《格陵蘭向中國獻殷勤,并冷著川普》。
盡管新華社的原文中并沒有美國什么事兒,但《新聞周刊》就是自顧自地堅持認為,格陵蘭官員接受新華社采訪這事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它意味著格陵蘭越來越不聽話了,甚至已經公然動起了“倚華拒美”的小心思。
我谷歌的機翻還給我耍滑頭,明明是格陵蘭膈應美國,到谷歌愣是給翻成了揶揄我們
最后換成了DeepSeek的翻譯,這下的中文意思才終于正常了
“倚X拒X”這話我過去通常只在我們這邊的輿論場上聽到,其中被倚那個往往是美國,被拒那個常常是我們中國大陸。現在可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終于也輪到我們被人倚,美國被人拒了。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啊。
美國媒體這種莫名其妙的腦回路是怎么長出來的呢?說來湊巧的是,就在格陵蘭官員接受新華社采訪的前一天,美國副總統萬斯不顧格陵蘭方面的強烈反對,一沒有官方邀請,二不受民間歡迎,愣是帶著他那個印度裔老婆強登格陵蘭島。
因為萬斯此行本質上就是一次不請自來的竄訪,所以格陵蘭方面自然也不可能給他鋪設什么紅地毯。眼看格陵蘭人不愿意陪著自己逢場作戲,萬斯只好和他老婆跑到格陵蘭島上的美軍駐地——皮圖菲克太空基地,假模假樣地“視察”了一番。萬斯此行多少沾點心血來潮,搞得皮圖菲克基地上下手足無措,苦寒之地突然來了這么大個領導,基地里沒點啥表示表示,所有美軍看到突如其來的萬斯就跟見了鬼一樣,只有花襪眼線男擱那兒自我陶醉。要么說這屆美國政府從上到下個個都是戲精呢?沒人陪他演,他自己給自己加戲。
沒人歡迎他來格陵蘭,他自個兒給自個兒加戲
自娛自樂也就算了,關鍵萬斯在皮圖菲克太空基地“視察”時還對人家東道主格陵蘭各種出言不遜,指責丹麥人和格陵蘭人坐擁這么大一塊資源豐富的戰略寶地卻不加珍惜,既然如此,何不讓川普總統治下的美國這種“有賢有德者”居之。還說什么“美國才是當今世上唯一尊重格陵蘭主權與安全的國家”,美國政府一定會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格陵蘭島。
說來幽默的是,莫茨菲爾特過去還曾給美軍駐格陵蘭基地揭過幕,在當地算是挺有名一“親美派”,結果現在成了美國人的眼中釘
除此之外,萬斯還在講話中蛐蛐了中俄兩國,說什么今時不同往日了,格陵蘭島周邊的安全形勢日益嚴峻,周邊大國無不虎視眈眈。格陵蘭僅憑自己或依靠丹麥都不足以自保,“唯一出路”就是投入美國的懷抱,稱為美國的一部分。格陵蘭不應對美國的提議表現得如此抵抗,反而應該積極融入,謝謝美國這么瞧得起格陵蘭。
不光萬斯,還是在3月28日,川普在白宮發表講話時也重申了他拿下格陵蘭島的決心。“我們需要格陵蘭,這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非常重要。我們必須擁有格陵蘭。這不是‘你認為我們可以沒有它嗎’的問題。而是我們就是不能沒有它。”
二、格陵蘭官員說要加強對華合作,你們美國人就要去侵略人家啊?
既然是你白宮君層先做的初一,那就不要怪人家格陵蘭官員做十五了。實話實說,格陵蘭外長在萬斯竄訪本島之后的第二天就出來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單純的巧合。盡管莫茨菲爾特他們在采訪中其實也沒說什么很沖的、犯忌諱的話,甚至連美國都沒提到,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一位部長級別的格陵蘭官員,在那樣敏感的時間點,接受了一家來自中國的官方通訊社的采訪,這件事情本身其實就是在向外界傳遞信號:你們美國別亂來,不然我格陵蘭真去找中國了啊。
說來幽默的是,就在萬斯竄訪格陵蘭、格陵蘭官員接受新華社采訪之后不久,皮圖菲克基地一把手蘇姍娜·邁耶斯(Susannah Meyers)就被美國國防部給擼了,理由是“五角大樓對其領導能力失去信心”。我覺得這話就是個托辭,本質是川普政府在被格陵蘭人給擺了一道之后的無能狂怒,下面辦事的人為了給萬斯事后找補一下顏面,索性把這口惡氣給撒到皮圖菲克基地負責人的身上——沒辦法,誰讓你是美國人呢?治不了中國人和格陵蘭人,我還治不了你嗎?
后來有自媒體將《新聞周刊》這篇加工報道搬運到了X上,看得MAGA們一個個群情激憤,恨不得立刻就讓川普揮師北上,踏平格陵蘭島: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川普執政期間絕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情。”
“看來是時候該讓無人機去給格陵蘭送一點溫暖了。”
“這可能是格陵蘭做過的最糟糕的決定,他們這么做等于是在推著美國去吞并格陵蘭。”
“雖然我不喜歡川普,但格陵蘭這樣正好,這可以成為我們接管格陵蘭的理由。畢竟美國在二戰期間就是這么干的。”
“我已經迫不及待看到格陵蘭被入侵了。我們原本向他們提供了一份不錯的提議,但他們拒絕了。敬酒不吃,那你們就等著吃罰酒吧。”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格陵蘭官員接受新華社采訪這事兒而跳腳破防以至于口不擇言的不止美國人,丹麥有些人的齜牙咧嘴看著也挺可樂的。當地時間4月15日,丹麥經濟學家、時政評論員彼得·莫根森 (Peter Mogensen) 在做客丹麥電視2臺(TV 2)的《周二分析》節目時談及此事,對格陵蘭官員提出了言詞激烈的批評。“這是我在15年政治生涯中聽過最蠢的話。在格陵蘭局勢如此敏感的當下,我必須得說——如果你要討論什么問題,此刻最不該提及的就是中國人!無論你莫茨菲爾特此舉是出于真心還是無意,這都是毫無疑問的大忌。”
莫根森
平心而論,雖然格陵蘭迄今為止都是靠丹麥的財政支出在供養著,但具體到領土主權問題,我真心覺得莫根森這幫丹麥人還不如莫茨菲爾特那群格陵蘭官員有骨氣。可能也正是因為丹麥乃至歐洲都有太多像莫根森這種“他先跪了,看你不肯跪他還要蛐蛐你”的貨色,所以川普政府才敢于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各種公開場合對丹麥這種歐洲國家進行高強度的語言羞辱,所以美國的MAGA們才夠膽在社媒平臺上動輒叫囂要用飛機大炮給格陵蘭島一點顏色瞧瞧。為什么?不為什么,就因為你們歐洲的政府和精英很多本身就是一群賤骨頭。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對于丹麥這樣一個在二戰中僅象征性抵抗了4個小時就向納粹舉手投降,法國跟它一比都稱得上鐵骨錚錚的末流國家,你讓他們的腐儒去理解什么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可能也是有點過分苛求了。
三、知天命,順天時,應天召,行天道,此乃皆大道之行也,有何懼哉?
有人可能會覺得,格陵蘭官員這時候才想起來我們來難免有些功利了,甚至說他們此舉是見風使舵也不為過。可我倒覺得吧,這不見得是壞事,這反映出格陵蘭人的身上多少還是長著幾根反骨的,被臭流氓欺負到家門口來了,好歹還知道想方設法給流氓上點眼藥。萬斯問格陵蘭官員:你們說謝謝了嗎?格陵蘭官員就回答:謝謝中國。你別管莫茨菲爾特這幫格陵蘭官員是不是騎墻派,就算是,在莫根森這種鐵了心下跪的投降派的反襯之下,騎墻派不也顯得挺眉清目秀的嗎?
騎墻這事好不好,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很多國家過去要騎墻也只敢騎美國的邊境墻,現在好歹敢來長城上打個后空翻了,誰能說這不是一種進步呢?
過去我們搞外交有一個28字的基本方針: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于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這28字方針是35年前提出來的,那時候的中國是什么國力?在國際上是什么地位?現在的中國又是什么國力?在國際上又是什么地位?還能同日而語嗎?很顯然不能了。
形勢已經變了,我們看待問題的心態和應對的思路也應該跟著變一變。我們中國人做事講究“揚棄”,意思是發揚合適的,摒棄不適的。“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有所作為”這16個字仍不過時,應當保留。至于另外的12個字,我覺得可以適當改改。
像我們這樣大、這樣強、這樣被美國針對的一個國家,你在21世紀第3個10年已經過了一半的時候再說“韜光養晦”這話,我覺得意義已經不大了。搞外交本質上就是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而交流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讓對方把我們的話先聽進去。能不能接受都是后話,他連聽都不愿意聽,你現在就去擔心他接受不接受,這不是自縛手腳是什么呢?
格陵蘭島距離中國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遙遠,我們在那里也是切身利益的
既然我和你說“韜光養晦,善于守拙,決不當頭”你聽不進去,那我就說“因勢導利,主動謀取,敢于斗爭”。切不能因為某一種方法論在一定歷史時期發揮了一定作用,就把它當成了連一個字都不能改的世界觀。和川普當局這么善變的政府打交道,這種教條主義是要害死人的。
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永竄伏于凡庸。以前力小勢弱,該忍就忍,不能氣短;現在國富兵強,該硬就硬,不能心軟。
美國要求各國必須對自己下跪磕頭、謝主隆恩;而我們則是“你別陰陽怪氣,我就謝天謝地了”。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很多國家和人民都在搶著跟中國說謝謝,反倒是對美國各種陰陽怪氣。我們應當去積極的適應這種新的形勢變化,而非總是糾結對方的謝意里頭究竟有幾層意思。
美國人就從來不想這個問題。中國這次對美加征反制關稅讓全世界人都開了眼,無論我們喜歡與否,今后在國際舞臺上打中國牌,抑或想要打中國牌的人都只會越來越多。這是大勢所趨,是我們把頭埋在沙子里也改變不了的客觀現實。天授則取,時至則迎,順勢而為,此乃天道。倘若對此感到惶恐不安,甚至是頑抗到底,那是大錯特錯了。
丹麥霸占著遠離自己本土的這么大塊地方確實是德不配位,但這話輪不到你們美國來說。格陵蘭島的明天何去何從,選擇權應該在格陵蘭人民的手上。我們中國沒有興趣去干涉格陵蘭的內政,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就必須對別國干涉格陵蘭內政的行為視而不見。
仁之所失,天下棄之;義之所失,天下去之。此美國之所失也。
道之所在,天下歸之;德之所在,天下貴之。此中國之所得也。
今彼喪仁失義,而我得道持德。世人以我之得道持德,攻彼之喪仁失義,此乃順勢而為;我順世人之民心向背,伐彼之逆施倒行,此亦是順天行道。知天命,順天時,應天召,行天道,此二者皆大道之行也,有何懼哉?
2025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在后世中國乃至全世界學生的歷史教科書上,這一年可能都是要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因為這一年不僅是我們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世界人民呼聲四起、紛紛反抗美帝國主義逆施倒行的開元之年。新的生產力要素在呼喚新的生產關系,新的形勢變化在呼喚新的斗爭方法。在今天這期節目的最后,我想用魏晉名士張華所著的《壯士篇》一詩作為結尾,聆聽人民呼聲,把握時代脈搏,敢于斗爭,敢于勝利:
天地相震蕩,回薄不知窮。
人物稟常格,有始必有終。
年時俯仰過,功名宜速崇。
壯士懷憤激,安能守虛沖?
乘我大宛馬,撫我繁弱弓。
長劍橫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嘯咤起清風。
震響駭八荒,奮威曜四戎。
濯鱗滄海畔,馳騁大漠中。
獨步圣明世,四海稱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