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內容均有可靠信息來源,詳情見文章末尾
印巴之間的空中對決中,中國殲10C大放異彩,成功擊落號稱“歐洲最強”的法國“陣風”戰機,讓這架昂貴的戰斗機淪為笑談。
網友玩梗:剛買的飛機被打了
不過,俄羅斯專家卻站出來為“陣風”辯護:“別急著否定‘陣風’,它完全有能力擊敗殲10C!”此言一出,引發廣泛討論。
俄羅斯媒體報道截圖:不要急著埋葬“陣風”戰斗機,它可以撕掉龍的翅膀
那么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印度豪擲88億美元購買的“陣風”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戰機
陣風被低估了嗎?
5月7日凌晨,巴基斯坦空軍駕駛殲-10C在181公里外鎖定了印度的“陣風”戰機,并發射了一枚PL-15E導彈,瞬間將其摧毀。
“陣風”被擊落,俄羅斯人卻認為并不是戰斗機不行
巴基斯坦官方公布的殘骸照片確認,被擊落的是印度高價購入的第一架“陣風”BS-001號機,同時也是首架被擊落的“陣風”。
被擊落的首架陣風
這一消息震驚了全球,“陣風”的其他買家如印尼、埃及等國開始擔憂:所謂的“北約頂配”究竟值不值得信賴?尤其是印尼,已經開始重新評估斥資81億美元購買42架“陣風”戰機的決定,甚至有網友呼吁政府轉而采購中國的武器裝備。
印尼網友:政府該買些殲-10等中國軍事裝備
然而,俄羅斯專家羅曼·斯科莫羅霍夫卻在《軍事觀察》上發表文章力挺“陣風”,稱其潛力被嚴重忽視。他承認PL-15E導彈性能出色,但隨即提出:“如果印度用100枚‘流星’導彈對付殲-10C,結果又會怎樣?”
戰機
這種“以多取勝”的論調很快遭到網友的猛烈批評。事實上,在此次空戰中,印度出動了14架“陣風”、30架蘇-30MKI和米格-29,總兵力遠超巴基斯坦的42架戰機,最終卻損失了6架飛機,其中包括3架“陣風”。
戰績對比
單純靠堆砌數量顯然無法解決問題。數據顯示,殲10C配備的氮化鎵雷達探測距離可達240公里,遠勝“陣風”使用的砷化鎵雷達(最大探測范圍僅200公里)。
氮化鎵雷達
此外,PL-15E導彈采用雙脈沖發動機技術,射程輕松突破180公里,而“流星”導彈由于末端動力不足,命中率僅為45%。
導彈
更關鍵的是,巴基斯坦軍隊借助ZDK-03預警機和數據鏈系統,實現了殲10C在雷達靜默狀態下的精準打擊。這種體系化的作戰能力,使得印度空軍即便擁有先進裝備也難以發揮實際效果。
預警機
值得注意的是,俄方專家刻意避開對殲10C的評價,反而大肆夸贊“梟龍”戰斗機,背后或許另有隱情。畢竟,印度是俄羅斯蘇-30MKI和“布拉莫斯”導彈的重要客戶。
梟龍
如果公開承認“陣風”表現不佳,無異于間接質疑自家武器系統的可靠性。在這場空戰中,印度的蘇-30MKI同樣表現平平,未能取得任何戰果。
戰機
更令人尷尬的是,“布拉莫斯”導彈盡管號稱“航母殺手”,但在實戰中卻被巴基斯坦防空系統輕易攔截,進一步損害了俄印聯合研發項目的聲譽。
“布拉莫斯”導彈
歸根結底,“陣風”的失敗并非偶然。印度花費2.4億美元引進一架“陣風”,但5年內連飛行員的訓練都未完成。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僅用6000萬美元購入殲10C,并通過成熟體系直接投入戰斗。
圖源網絡
事實證明,高價并不等于高性能。如今,印尼因購買“陣風”背負巨額債務,國內輿論一片嘩然;埃及則悄悄與中國洽談FC-31項目;韓國也開始擔心FA-50的市場前景……
戰機
這場空戰徹底打破了西方武器的“高端神話”。未來的戰場比拼不再是單一武器的炫技,而是整體作戰體系的較量。中國軍工用實際行動表明:只有能在戰場上取勝的裝備,才是真正的王牌!
戰機
總結
俄羅斯專家竭力為“陣風”辯解,實則是出于商業利益的考量。印度購買“陣風”的資金,一半流入法國口袋,另一半則支撐了俄羅斯軍工廠的運營。
戰機
如果承認中國武器更勝一籌,俄法兩國將如何繼續向第三世界國家推銷武器?殲10C的成功不僅擊碎了“陣風”的翅膀,更是對西方壟斷軍貿市場的有力挑戰。從此以后,高性價比的“中國制造”不再只是備選方案,而是國際市場上的硬通貨!
信源:環球時報2025年05月16日——殲-10C一戰成名,讓“陣風”買家犯起嘀咕軍事觀察2025年05月18日——不要急于埋葬‘flurry’,它可以撕下‘龍’翅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