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中國軍工圈最不缺的就是“新銳”。六代機首飛、無人機群亮相、防空系統上天入海,樣樣都夠硬核。但要說哪款飛機真正打出了“讓人服氣”的實戰名聲,那還得是殲-10CE。
這不是靠“自吹自擂”,是真打出來的戰績——在印巴沖突中拿下3架陣風、順帶解決蘇-30MKI、米格29和幻影2000各一架,五殺掛賬、全是實錘。這種表現,不是“傳說”,是全球軍火市場一線實用主義者們親眼看的硬戰果。
所以你別奇怪,為啥這次馬來西亞蘭卡威海空展,一架還沒真正飛上當地空軍跑道的殲-10CE模型,能引得馬來西亞副總理扎希德親自圍著看個不停。
打贏的不只是空戰,而是全球認知戰:中國這回,把武器賣出了氣場
蘭卡威這場海空展,不是第一次搞,也不是中國第一次參加。但今年的熱度,是不一樣的。
先說個細節。中國展臺,一共展了多款裝備,從無人機到艦艇模型,但全場觀眾60%以上扎堆在哪?殲-10CE前。
而且這不是簡單路過,是圍觀、拍照、交流,有軍迷直接拉著解說員問航電系統,有軍官現場對著模型研究掛點布置,更有媒體博主全程直播:“你看看這圍觀人潮,簡直像在看F1賽車。”
要知道,隔壁就是美國展臺,擺的可是F-16V和新涂裝的海軍無人機。可對比之下,美國這邊相對冷清不少。
這不是簡單的“熱度”,而是中國這架飛機,憑實力成了焦點。
扎希德不是湊熱鬧,他是有備而來——看的是備戰新空軍主力的底牌
馬來西亞副總理扎希德和國防部長一起到中國展臺轉一圈?這事你要放在幾年前,大概只能叫“禮節性拜訪”。
但這次不一樣。兩人駐足時間長、互動頻密,而且據在場博主回憶,扎希德對現場講解員多次提問,包括武器系統、雷達性能、價格結構等,全是“買家思維”。
關鍵是,馬來西亞現在手上的空軍主力,其實是兩頭老虎——俄制蘇-30MKM和美制F/A-18D。一個因為俄烏戰事導致零部件供給難保,另一個則因為美國軍售“捆綁條款”限制了飛行調度、訓練計劃。
馬來西亞想找“替代品”,早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只是過去可選項不多。F-16老了,陣風貴得離譜,幻影2000早就停產,印度那邊的LCA也就是個“工程樣機”。剩下的,就看誰能拿出“能打+便宜”的方案。
這時候,殲-10CE不請自來,還帶著實戰戰績和4000萬美元一架的“地板價”走進東南亞視野。你說扎希德看不動心,那是侮辱他做決策的智商。
不是“秀肌肉”,是打破壟斷:中國軍工這次拿的是“下沉市場”的入場券
你得承認一點——過去三十年,全球軍售市場,尤其是“非西方國家市場”,幾乎被美俄法三家分光了。
法國靠“貴+獨”,賣陣風掙溢價;俄羅斯靠“拼數量”,用蘇-30等換換油水;美國呢,不止賣飛機,還捆技術標準、培訓體系,連軍演腳本都幫你寫。
中國以前打不進去,不是因為東西差,而是沒經驗、沒戰績、沒品牌信任。但這幾年,隨著梟龍打得好、彩虹飛得遠、紅旗站得住,現在輪到殲-10CE出手——且一出手就打破了“西方才有好飛機”的舊認知。
你不服?那就看看印巴沖突:
- 印度出動了陣風(自詡亞洲最強四代半戰機)、蘇-30MKI(印俄聯合版本)和米格-29組成的“空戰群”;
- 巴基斯坦起飛的是殲-10CE和部分JF-17 Block III。
戰果呢?3架陣風、1架蘇-30MKI、1架米格29和幻影2000,全折在殲-10CE手下。擊落的方式是“中遠距鎖定”,不是貼臉亂斗,也不是運氣流彈,是靠雷達和導彈配合打下來的硬實力。
誰能不服?
泰國、印尼已經開始調研,東南亞空軍裝備格局,可能要重排一次
不只是馬來西亞動心。這次蘭卡威展會,印尼、泰國軍方代表都到了現場,也都給出反饋:對殲-10CE“非常感興趣”。
泰國軍隊裝備比較“雜”:美國的F-16、瑞典的“鷹獅”、中國的K-8教練機。而印尼則是F-16和蘇-27、蘇-30的混搭型。兩國都面臨一個問題:西方裝備太貴,東歐裝備供貨不穩。
殲-10CE既能用自研系統,也能配合西方部分掛載,適配性強。而且雷達航電是中國最新一代,可掛霹靂-15空空導彈,超視距作戰能力不是吹的。
更重要的——這是一款“可落地”的飛機。
不需要你大興土木建新基地,不需要進口美制油料配方,也不需要你提前簽十年“訓練合同”。你今天簽,明年飛,五年后就能成規模。對于這些國家來說,這是“替代計劃”的最優解。
這不是軍售,這是外交:一次硬實力背后的軟布局
中國軍工賣武器,從來不附帶政治條件。不會說“你買了,就得站隊”,也不會要求“你不能跟某國來往”。
這跟美國賣F-35的策略完全不同。
F-35是“圈子貨”,你想買?先得進我的政治朋友圈;買了?我還要給你做安全審查,零部件自己不能換,訓練得用我系統。看著是高端,其實是“硬鎖死”。
但中國賣的是“你需要我就來”,配合你的國防現實,做兼容、給技術、送維護,甚至可以部分轉移生產線。
你說你怕西方壓力?那就“低調對接”,合作不張揚。你說想提速換裝?那就從飛行員訓練先上。咱們不是搞施壓,是搞合作。
這就是為什么,像馬來西亞這種過去多跟美俄做生意的國家,現在也愿意圍過來聽聽中國軍機怎么說。
寫在最后:一場展示會,撬動的是一片地緣板塊
別小看這場蘭卡威海空展。
它不只是讓世界多認識了一款中國飛機,更是讓東南亞重新思考:面對不確定的安全局勢,該靠誰?
靠美國?基地換了協議,巡航多了風險,還動不動“甩鍋脫身”。
靠俄羅斯?戰爭焦頭爛額,備件周期無限期,信任崩得厲害。
這時候,中國提供的,是一個“中間選項”。不是替代,不是取而代之,而是“另一條路”。
而這條路,是實用主義的勝利,是合作邏輯的回歸,更是讓區域國家有了“擺脫依附”的新可能。
殲-10CE,只是一個開頭。
未來,中國的防務話語權,正在從“展示廳”一步步走向“指揮室”。這不是我們要“輸出安全觀”,而是世界開始主動尋找“靠譜替代”。
不是“推銷”,是“被看見”。
而這份“被看見”,來得正是時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