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馬克龍這是又在玩火?
5月20日,美俄總統(tǒng)進行了兩個小時的通話,這次談話主要就是針對俄烏沖突和平解決方案的商議。
可這也引起了歐洲國家的擔憂,威脅要加強制裁對俄施壓,而馬克龍就是第一個跳出來的。
早在前幾日,俄烏在土耳其重啟談判的時候,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就借機開啟了,他不僅對俄羅斯發(fā)出了“最后通牒”,還表示如果普京不接受無條件停火,歐洲各國將會對俄羅斯采取更多制裁。
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其中還有中國的事,威脅中國等國如果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將會面臨高達500%的關稅,甚至還慫恿美國跟自己一起。
但是馬克龍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的威脅竟然對中國沒有用,根據(jù)觀察者網的報道來看,俄羅斯應中國需求,已經準備通過哈薩克斯坦向中國增加250萬噸石油年供應量。
那么這次馬克龍到底是虛張聲勢?還是真的要聯(lián)合美國掀桌子玩命呢?
500%關稅作用并不大
這500%的數(shù)字,乍一聽確實驚人,想想三年前美國對我們加征百分之二十幾的關稅,就已經在全球貿易圈里掀起了不小的風浪,最后美國自己也沒撈著多少好。
如今法國人一張嘴就是500%,真的還把中國當成百年前可以任人欺負的國家嗎?恐怕這件事并沒有那么簡單。
要知道,俄烏沖突開始之后,全球能源格局確實變了,俄羅斯作為能源大國,它的石油流向直接牽動著很多國家的神經。
西方想靠制裁斷了俄羅斯的財路,這是國際上都知道的,但問題是石油可是工業(yè)的血液,很多國家離開它轉不動,你不買,總有別人買。
看一些公開數(shù)據(jù)就能明白,到了2024年,我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量,據(jù)說已經占了俄羅斯出口總量的一半,這數(shù)據(jù)擺在這兒,法國人能不眼紅嗎?
中國作為全球頭號石油進口國之一,一直奉行能源進口多元化,這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底線操作,同時俄羅斯也需要穩(wěn)定的買家來消化產量,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既是在市場需求,也是雙方利益的互利。
有消息說,就在馬克龍放狠話那陣子,俄羅斯還表示,應中國要求,準備通過哈薩克斯坦每年增加250萬噸的石油供應,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合作進展。
那么,馬克龍總統(tǒng)為啥要說出這么聽起來不太靠譜的威脅呢?
是真敢動刀,還是表演給誰看?
說白了馬克龍之所以這么做,更多的還是一種政治姿態(tài),想要轉移國內的視線和矛盾,畢竟在歐洲內部,“對俄強硬”這面旗幟,往往是能拿到不少政治分數(shù)的。
回想以前“北溪”管道被炸,歐洲的天然氣價格直接翻了四倍,而馬克龍總統(tǒng)在國內的支持率,報道說已經掉到30%以下了。
而且法國自家的核電站又老是出點小狀況,導致電價蹭蹭往上漲,這種焦頭爛額的時候,對外展現(xiàn)一下強硬,把矛盾往外推,對于馬克龍來說那是政治需要的手段。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西方在卡住俄羅斯石油出口這事兒上,確實是遇到了硬茬,直接一刀切禁止俄羅斯石油出口,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
如果真的這樣做,不僅會讓全球油價飆升,反過來對歐洲自己的經濟也有著一定影響,再加上全球能源市場會自動找平衡,禁令的效果往往打折扣,于是這種“圍魏救趙”的法子,主要還是想著通過制裁買家來間接敲打賣家。
但馬克龍的這個套路,顯然是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也低估了國際關系的復雜性,要知道,貿易是雙向的,甚至多向的。
法國想對中國這樣的大貿易國加征500%的關稅,這事兒能不能成且不說,法國自己得先掂量掂量,萬一引來反制,自身國家的經濟受不受得了。
當初中國反制美國關稅,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廠都受了點影響,沃爾瑪?shù)呢浖芤部者^,法國人是不是也得想想,自家空客公司手里還有我們接近兩百架飛機的訂單呢,天津的總裝線也還在轉著。
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買賣,想必法國的那些理性政客也不會輕易拍板同意。
空客飛機
自家都沒搞定,還想管別人飯碗?
畢竟國際影響力不是靠嗓門大就能喊出來的,美國是超級大國,在貿易上對別國施壓,也經常要繞來繞去,效果還不一定好。
美國參議員格雷厄姆前陣子也放過要對中印買家搞500%關稅的狠話,結果白宮那邊似乎也沒啥實質反應。
法國雖然是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歐洲大國,但在全球經濟體量面前,想單憑自己,或者拉上幾個盟友,就想對一個巨大的經濟體搞如此極端的貿易限制,可行度真是夠嗆。
更何況,真要收這500%的關稅,操作起來也是個老大難問題,現(xiàn)在的國際貿易,支付方式、船只注冊、公司歸屬都能靈活變通。
有意思的是,歐洲內部在對俄能源這事兒上,根本不是一條心,有些國家嘴上喊著制裁,背地里可能通過各種渠道繼續(xù)買俄羅斯的能源,還可能找替代品倒騰。
更絕的是,挪威的石油公司竟然用俄羅斯油輪運油,而保加利亞因為反對對俄制裁,還被歐盟罰了七十多億,這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雙標做法,連他們自己媒體都覺得臉上掛不住。
回顧馬克龍總統(tǒng)最近幾年的言行,不難發(fā)現(xiàn),他好像特別喜歡在一些國際熱點問題上,把中國拎出來,當個“抓手”或者“參照物”。
就說在俄烏沖突里,西方輿論老是想把鍋往中國身上甩,歐盟在討論給中國電動汽車加稅時,法國也是最來勁的那個。
說到底,國家關系,特別是大國關系,最終還是建立在實力和共同利益的基礎上,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普京的親信謝欽年初還打趣說“中國占了大便宜”,但身體卻很誠實,“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正在加緊干,以后通了,對華天然氣輸送量一年能到500億立方米。
而且俄羅斯賣給我們的原油,聽說價格比市場價便宜個10%左右,運費還能省點,光去年中俄貿易額破了2000億美元,能源占大頭,而且越來越多用本幣結算,這也在沖擊美元的地位。
馬克龍想拆散這對能源上的“組合關系”,恐怕并沒有那么容易,畢竟這些合作背后,可是有著實打實的經濟賬和戰(zhàn)略需求。
中俄能源合作
對中國來說,能源安全是國家發(fā)展的根本,中國在能源供應上一直堅持多元化戰(zhàn)略,“不把所有雞蛋放一個籃子”。
跟俄羅斯加強能源合作,這是我們整個能源布局的一部分,跟從沙特、巴西、安哥拉等其他六十多個國家進口石油是并行的。
這個布局,既保證了國內能源需求,也讓我們在國際能源市場上腰桿子硬一些,抗風險能力強一些,俄羅斯占的比重雖然不小,但也只是其中一個。
真到了需要的時候,我們山東的地煉廠分分鐘就能從中東等地補上缺口,反倒是歐洲自己,天然氣庫存據(jù)說只剩一半多,今年冬天取暖,怕是得緊緊褲腰帶。
不得不說這次馬克龍放出500%的關稅消息,更像是一個跳梁小丑,最終影響的還是自己,畢竟從2018年開始美國和中國打貿易戰(zhàn)到現(xiàn)在,似乎沒有一次是西方討到了便宜。
如今中國手里攥著全球最強的工業(yè)制造能力和最完整的產業(yè)鏈,能源安全也不是靠誰恩賜的,等“西伯利亞力量2號”全線通了,人民幣結算再擴大范圍,某些國家自然會明白,21世紀的能源游戲,早不是他們一家說了算了。
參考信源
財經2025-05-20——不許中國購買俄油?馬克龍公開威脅制裁買家,外媒:關稅高達500%
熱點新聞2024-07-26——俄羅斯對中國明算賬,普京的親信還覺得,中國占了他們便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