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杭州的老李每天往返公司和住處50公里,為了省點油費,也為了路上有人能聊聊天解悶,他注冊了順風車平臺。
他表示“只想接順路90%以上、喜歡嘮嗑的乘客”。可半個月過去了,他愣是一單都沒接到。
更讓他困惑的是,后臺總收到乘客發來的邀請,可每次點開,訂單顯示的都是“已失效”。
老李的經歷不是個例。在一喂順風車車主群內,不少車主吐槽:“現在順風車根本不是‘順路接人’,倒像菜市場搶顧客!”
真車主的訴求其實很樸素:有人單純想找個“聊天搭子”打發通勤時間;有人希望乘客能幫忙分擔開車任務,可并沒有給車主的備注“代駕優先”;還有人純粹想省油費,強調“不順路不接,不繞路不加錢”。
一位車主自嘲:“我想‘只接小姐姐聊天’,結果接到的是個光頭大哥,上車就問我‘可以開窗抽煙嗎?來一根!’”
更讓車主無奈的是“看得見卻吃不著”的訂單。許多乘客為了避開職業司機,會主動篩選順路度高車型好的真車主發邀請。但車主們發現,即便收到邀請提醒,點進去時訂單早已被搶走,頁面上只剩一行冷冰冰的“該訂單已失效”。
職業司機用多賬號、外掛軟件和多平臺刷單,把順風車當成了廉價網約車經營;部分乘客既要低價又要專車服務,甚至要求司機繞路接送、幫忙搬行李。
狹小的車廂內似乎成了他們又爭又搶的戰場。
平臺為了維持運力,對職業化司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算法也更傾向于派單給接單率高的“活躍賬號”——而這些賬號多半是職業司機。真車主們卡在中間,成了最尷尬的存在:想接單時搶不過機器,偶爾搶到一單,又可能因拒絕乘客的額外要求被差評。
如何讓順風車回歸“順路共享”的初心?或許需要平臺、車主和乘客共同妥協。
平臺不妨優化算法優先級,讓車主可以備注,讓備注清楚的真車主更快“被看見”,同時嚴打外掛和職業司機違規操作;
車主們可以主動通過主頁或接單前的溝通,明確自己的接單偏好和邊界,比如主頁備注告知“車上禁煙”“不提供接送上門”“希望接e人,i人也友好”“高速費需分攤”;
而乘客若真心想找真車主,或許也該調整預期——接受順風車不是“點對點專車”,愿意為真車主多等10分鐘,或是接受順路度90%以下時的小幅加價。
當車主寫下“找聊天搭子”的備注時,期待的不僅是一單生意,更是一段有趣的相遇;當乘客發送邀請時,等待的也不該是套路加價和敷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