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東營市利津縣教育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聚焦“家校社”環境立德樹人,在全市“愛的智慧”育人理念的指導下,創新工作方式,深化實施“名師進社區項目”,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項目聚焦系統化,構建“1+1+4”工作體系
“1”即“一把手”領銜,將“名師進社區”納入黨組織書記創新項目;“1”即分管黨建工作的班子成員親自帶隊與社區對接;“4”即高標準遴選學科名師、幼教名師、心理輔導名師、學校特色名師等4大類組建“講師團”,優先推薦縣級以上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學能手中的黨員教師。每周到聯系社區開展授課、每月開展家庭教育實踐活動,普及健康科學的教育理念,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無縫銜接。截至目前,全縣共遴選骨干教師132名,開設“社區公益課堂”200余場,參與群眾2萬余人次。
二、項目聚焦專業化,構建信息“閉環式”流動機制
一方面,“講師團”到聯系社區開展授課,推出了3大類6分支體系課程(3大類:科學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指導,黨的教育政策;6分支體系課程: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學習方法、學業規劃、政策解讀、教育成果),建立常態化需求摸底反饋機制,授課前了解居民群眾、家長情況和需求,并通過電話、座談、調查問卷等形式,積極向居民征集家庭教育熱點,形成社區居民“點菜”、學校“配菜”、名師“上菜”的常態化運行機制,提高家庭教育指導的針對性,最大限度滿足群眾教育需求。根據收集到的情況組織“名師團”研討公益課程的內容、形式和授課方法,確定最終方案。同時,在授課的基礎上聚焦提升課程吸引力,通過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典型案例分享等進一步豐富形式,并結合年齡特點,為家長和孩子提供精準化、個性化的服務。另一方面,與“我為群眾辦實事”相結合,近距離傾聽群眾教育呼聲。目前,已經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000余項,全部納入學校工作會議專題研究改進措施。
三、聚焦精準化,實施“金牌公益課”工程
充分利用數字化手段,探索預約性課程、個性化課程、網絡直播課程等融合授課模式,讓居民足不出戶享受優質課程資源。召開研討會精心研磨教案,開展“金牌公益課”教案評選,以“繡花”功夫打造一批高質量公益課樣板。聚焦聯動化,編織三維度“立體式”保障網。設置“名師進社區”教師儲備庫,實行動態管理機制,及時將優秀教師納入范圍。設立專項資金,用于課程開發、課題研究等,為項目落實提供經費保障。納入黨建工作考核,并將工作開展情況作為評優樹先的重要依據,最大限度激發講師團內生動力。
下一步,東營市利津縣教育局將繼續從凝聚家校社教育合力和傾聽社會教育呼聲出發,以“名師進社區”項目為行動載體,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宣講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和全縣教育成果,深入解讀中小學、幼兒園的教育政策,解答廣大家長和學生急難愁盼的教育問題,讓廣大群眾更了解教育、更理解教育、更支持教育,持續強化家校社協同育人,推進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搭建“家校共育”平臺,打造同頻共振育人新環境,切實提升群眾對教育的知曉度、認可度、滿意度。
聲明
本文來 源于東營市利津縣教育局。以 上圖 文,貴在分享,版權 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 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Sunshine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