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時不時傳出“計算機專業降溫”的消息,但對比前幾年計算機熱潮時的狀態,再對比如今計算機的就業形式和其他專業的就業狀況就能明白,計算機專業的含金量還是值得肯定的。
翻閱過往關于“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求職無門”的新聞,不難發現,多數都是普本甚至二本院校的計算機畢業生難找工作,可見對于計算機專業來說,院校的知名度還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計算機領域對于學歷要求的提升,也是順應整體就業需求而發生的變化。
因此對于普通家庭的學生來說,計算機專業的可選擇空間還是比較大的,當然多數家長還是希望,孩子能在起跑線上占據一些優勢,因此優先考慮名校的計算機專業依舊是家長們更加青睞的選擇。
計算機專業ESI排名榜單出爐:清華登頂,華科第5,浙大僅排第6
距離高考還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眼看著高考倒計時的天數從三位數變成兩位數,再到快變成一位數,家長的心情也是愈發焦灼了,教室內的孩子們奮筆疾書,學校外的家長對于志愿報考信息也是格外關注。
因此ESI院校數據排名一公布,就引起了不少家長的密切關注,其中計算機專業的排名的熱度也印證了該專業的含金量,在這份榜單中,有35所高校的計算機專業進入了全球前千分之一備受矚目。
在這份榜單中,清華大學的表現著實令人眼前一亮,清華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在國內登頂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真正令人驚喜的是,清華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在全球排名也達到了第2名的位置。
緊隨其后的是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三所學校激烈角逐,各有千秋,共同躋身全球前萬分之一行列,分別位于全球第四名、第五名以及第六名的位次,其中清華、電子科技大學的排名上升一個位次,東南大學下降一個位次,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排名穩固。
這四所高校構成了國內計算機與電子信息領域的第一梯隊,展示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強大實力,不得不提的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作為信息類學科的特色院校,該校在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雙雙獲得A+評級。
近年來,電子科技大學獲得了3項國家級電子信息領域二等獎,憑借明確的學科定位和集中的資源投入,打造出了特色鮮明的信息學科體系。電子科技大學的崛起令人矚目,相比“一家獨大”,作為家長更愿意看到高校呈現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態勢,在競爭中進步更有利于高校的長遠發展。
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雖然只是211工程院校,卻能在信息領域展現出驚人的競爭力,這點同樣令人驚喜。2020年以來,該校連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為信息領域的一匹黑馬,西電通過聚焦戰略,用聚焦的力量,將有限資源集中投入到信息類學科,建立了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和科研平臺,才有了如今的地位和成就。
ESI排名只是參考,深入了解各校的學科特色和人才培養模式同樣重要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熱度較高的院校,排名也引起了不小的關注,其中,華中科技大學的計算機排名在全球范圍內位于12名,在國內位于第五名,超過浙江大學,而浙大計算機專業排名僅在第6名,不過整體位次有所上升,期待浙大在該領域的取得新的進步。
武漢大學排名第10,超過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傳統信息強校,令許多人感到意外,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武大將亞洲最強的測繪學科(A+評級)和遙感學院合并在了信息學部之中,拉高了整體的位次。
除此之外,還有兩所兩所非雙一流高校值得關注——深圳大學和廣東工業大學同時躋身榜單,這在35所高校中實屬罕見。深圳大學得益于深圳市的強力支持,2025年預算經費達75億元,超過多數211院校,經費的有力支撐促進了深圳大學的前行。
中國高校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集體崛起并非偶然,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戰略的持續推進,為高校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經費和政策支持。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等等一系列因素共同推動了中國信息科學的快速發展。
中國信息科學35強的崛起既值得驕傲,也需同學們保持清醒的認識。對于于高考生來說,選擇計算機與電子信息類專業時不應盲目追隨排名。ESI排名只是參考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了解各校的學科特色和人才培養模式。
有志于科研的學生可關注學校的重點實驗室和科研項目;傾向于就業的學生則應考察學校的產業合作和就業網絡;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學生可了解學校的創業支持體系。只有找到與自身發展規劃匹配的院校和專業,才能真正受益。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