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山西一名中年男子去舊貨市場淘書。突然,他被舊書中滑落的幾張泛黃的紙片吸引,后來,居然找出了84張這樣的黃紙。他激動地問攤主:“老 板,怎么賣?”精明的攤主獅子大開口:“3000元!”沒想到,男子說:“行,幫我保管好,我馬上去籌錢!”
男子之所以沒有一絲猶豫并不是因為三千元對他來說是小意思,而是他知道這三千元花的太值了,甚至他看上的寶貝遠遠不止這個價錢。
舊書在那個年代受眾還比較少,很多人不會愿意花錢去買一些舊物,他們不是收藏家也不是什么文學專家,大部分人也只是為生計奔波的普通人罷了。
其實,對于王艾甫來說,這些舊書的作用并不大,但經歷過一段特殊歲月之后,他便開始轉變想法了。
那段特殊歲月便是戰爭歲月,他曾奔赴援越和援老戰場,這些戰役讓他感受到了戰爭的無情。
退伍之后,他開始對老書產生更多的情懷,可能是對戰友的一種緬懷,也可能是對中國軍人的一種敬佩,他開始收藏一些關于戰爭的書籍和舊報紙。
他家住山西,退伍之后除了工作,也會在舊街上轉悠,90年代,街上跟如今大相徑庭,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兒,當然也有各種攤販賣舊物。
有些是家里不要的舊家具,也有舊書一類的,有時候他看到感興趣的,就會買回家里收藏。
這天,他百無聊賴的走上街,卻不曾想,一個無意間的回眸,讓他挖到了“寶藏”。
那時候,街上的行人很多,有些攤位他還來不及多看兩眼,就已經被人群推著往前走了。
就在他跟著人群往前的時候,突然被什么東西晃了一下眼睛,等他再回過頭去看的時候,直接瞪大了雙眼。
這時,他努力將身子擠了出來,蹲下來仔細觀察著那本舊書,他輕輕翻動,紙張發出一聲聲清脆的聲音,從書縫中能看到一些舊紙,他回眸看到書頁中露出來的正是這紙。
他小心翼翼的查看,上面的字跡隨著歲月的侵蝕已經有些褪去了,但還是能整整齊齊看到上面的一連串人員信息。
當時,王艾甫就心頭一震,他下意識的問價,得到了三千的回答,這回答讓他愣怔了一瞬,不過那只是一瞬,下一秒他說:“你等著,千萬別走,也別賣給其他人?!?/p>
其實攤主根本不知道這幾張紙意味著什么,只當自己遇上了一個 “冤大頭”,所以,狠狠敲了一筆,沒想到,對方竟然不砍價,直接應下了。
王艾甫一路小跑回家,匆忙將家中鎖著的存款拿了出來,即便這樣,他的錢還是不夠,眼看著時間越來越晚,他只能跑到鄰居家借。
幾百工資的他竟然舍得花這樣的大價錢,在外人看來他簡直是瘋了,攤主還自得的說:“概不退換,你可別后悔了來找我。”
但他認為,這錢花的值,因為里面,滿滿當當是八十多張陣亡名單,還是未公開的那種。
如果英雄的付出不被知道,那么他們以血肉之軀換來的和平我們也不能心安理得的承受,所以,這份資料意義相當之重大。
他滿眼含淚的一張張瀏覽,有的十八歲就已經犧牲了,多么令人心痛。
之后,他便開始了漫長的尋找烈屬之旅,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將這些資料送到烈屬家中,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親人是大英雄。
可是過程異常艱辛,他不僅在全國范圍寄信,還遍訪山西的烈士陵園,逐一核對烈士信息。
他的努力不被理解,但是他卻沒有放棄,他已經將自己的余生都奉獻給了這項偉大的事業。
他說自己是這些烈士的親人,這件事他義不容辭,后來,越來越多人加入其中,希望有朝一日,這些烈士能被更多人知道和銘記。
信源:光明網——83歲退伍老兵王艾甫:27年送200名烈士“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