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博主在景區擺攤轉賣蜜雪冰城檸檬水”的推文引發網友的關注與討論。這個博主直接靠"倒賣"蜜雪冰城發了筆橫財!用外賣紅包3塊4一杯批量進貨(門店價4塊),扛著保溫箱到景區賣6塊,3個半小時狂賣98杯,凈賺254塊!要是按旺季日均100杯算,月入輕松破5萬,比白領賺得還多!
網友吵翻了:有人說這是景區剛需生意經,畢竟游客口渴時10塊的礦泉水都買;也有人罵吃相難看,這不是把蜜雪冰城的實惠當韭菜割嗎?
但除了安全和侵權問題,大多數人都選擇支持該博主的行為。為什么這種明顯的倒買倒賣行為,還是要站他這一邊?
當上海迪士尼的農夫山泉賣20塊、張家界山頂的"10塊錢礦泉水+15塊泡面"套餐成為默認規則時,景區就不是在做生意了——他們是在拿風景當人質,逼游客交贖金。
網友的憤怒點在哪?
1. 壟斷式暴利太扎心
景區商家交著50%營業額的"場地費",轉頭把成本翻5倍轉嫁給游客。就像你去長城看風景,結果每口空氣都要收門票,這波操作直接觸發"公共資源私有化"的集體憤怒。
2. 礦泉水刺客現原形
當某博主實測景區礦泉水比星巴克還貴,話題#景區刺客圖鑒#直接沖上熱搜。年輕人不是怕花錢,是恨這種"坐地起價"的羞辱式消費——高鐵站賣3塊的面包,到了景區搖身變成15塊,連包裝都沒換!
3. 法律武器成擺設
《景區管理條例》寫著"民生商品需限價",但商家總玩文字游戲:冰可樂算"冷鏈運輸特殊商品",手沖咖啡是"特色服務體驗"。網友氣到自創"景區價格計算器":1元礦泉水×3(場地成本)+5(人力成本)=10元?這公式比量子力學還玄學!
就像當年滴滴用私家車挑戰出租車壟斷,某些"違法"行為其實是市場自發的修正信號。今天,3.4元的奶茶倒賣6元,挑戰的是景區商圈的“坐地起價”現象。網友支持的不是違規,而是市場對不合理定價的自發修正。
這個劇情如果拍成電影,大概會是一部微縮版《肖申克的救贖》:
一個普通年輕人,用算法紅包當“鶴嘴鋤”,在連鎖品牌澆筑的銅墻鐵壁上鑿開一道裂縫,讓陽光漏進來。
蜜雪冰城的標準化生產、景區飲料的溢價邏輯、甚至外賣平臺的補貼機制,都在他的保溫箱前短暫失效。
用3塊4的成本搏6塊的利潤,98杯檸檬水賣完的時候,他像《我不是藥神》里的程勇一樣,用野路子打贏了一場商業系統的“不對稱戰爭”。
說到底,網友不是支持“違法經營”,而是受夠了“只許景區放火,不準百姓點燈”的雙標。當正規渠道的物價離譜到像在收“風景稅”,那么所有鉆空子的人都成了某種意義上的“俠盜”——雖然不完美,但至少比坐地起價的吸血鬼強點吧?
來源 丨紅網論壇@舊巷情書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分享轉載請注明作者!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