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宇編劇、導演、監制,因主攻傳奇劇,被網友譽為“傳奇劇王”,本人及作品曾獲得“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金鷹獎等多個獎項。
代表作品:《刀鋒1937》《鐵梨花》《勇敢的心》《最美的青春》《小娘惹》《火藍刀鋒》《射雕英雄傳》《靈魂擺渡》系列、《唐朝詭事錄》系列等。
近日,短劇市場殺出一匹“黑馬”。由長信傳媒創始人郭靖宇擔任監制及編劇,巨興茂執導,講述南洋華人幫派故事的短劇《獅城山海》,正在CCTV-8電視劇頻道與騰訊視頻同步熱播,首播當日便登頂全網熱度榜單。據中國視聽大數據(CVB),《獅城山海》首集收視率1.530%,累計收視覆蓋1139.2萬戶次。同時,該劇騰訊視頻熱度值突破22000,穩居平臺傳奇劇榜榜首,不僅點燃國內觀眾熱情,還獲得海外媒體廣泛關注與積極評價。
在《獅城山海》拍攝現場,郭靖宇與導演巨興茂交流
《獅城山海》是郭靖宇職業生涯的又一次“破局”之舉。從展現草根傳奇的《鐵梨花》,到彰顯家國大義的《打狗棍》;從懸疑創新的《靈魂擺渡》,到創新解讀志怪題材的《唐朝詭事錄》,這位始終在傳統敘事中探尋新表達的創作者,憑借《獅城山海》,再次彰顯其在影視創作領域的獨特洞察力。
匠心打磨精品短劇
《獅城山海》熱播期間,郭靖宇一直在“雙線作戰”。一方面,有條不紊地推進新項目創作;另一方面,全面開展《獅城山海》的宣傳推廣。從各大媒體的采訪現場,到主創團隊的云訪談直播間,他從不同維度分享創作理念,積極回應觀眾對劇集節奏、角色塑造等方面的反饋。在他看來,創作與推廣并非相互割裂的兩件事,而是同一使命的不同呈現——讓精彩故事被更多人看見,并讓其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記。“《獅城山海》并非一部普通的短劇,而是一次具有‘躍遷式’意義的嘗試。”面對外界“投資過億元拍攝短劇”等熱議,郭靖宇如是回應。在他看來,短劇行業的發展需要經歷從“產品”“作品”,最終邁至“精品”的進階歷程。《獅城山海》的誕生,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與有力印證。
郭靖宇同時強調,“精品化”絕非簡單等同于高投入的盲目堆砌,而應在制作上追求精雕細琢。“鏡頭下的南洋從來不是單純的地理坐標,而是流淌在華人血脈中的精神原鄉。”秉持著這樣的創作理念,在籌備《獅城山海》之初,郭靖宇便對制作團隊提出高標準、嚴要求——要以電影質感打造這部短劇。制作團隊積極響應,遠赴馬來西亞,實地搭建了一座占地2.4萬平方米的南洋街景。從充滿南洋風情的騎樓,到熱鬧的紅燈碼頭,每一處細節都力求還原當時場景。
談及郭靖宇對創作的精益求精,有工作人員介紹,劇中獅城街道的場景,早在拍攝《小娘惹》時長信傳媒便已搭建,并在隨后的多年間不斷加以完善。即便如此,《獅城山海》對場景的需求還是更為復雜,碼頭、輪船、倉庫等關鍵場景均為重新建設。此外,劇中“山海幫”議事堂的雕花屏風、幫眾佩戴的象牙煙嘴,甚至碼頭苦力肩上的竹扁擔,都經過嚴謹的歷史考據。
短劇的核心競爭力往往體現在節奏把控與懸念設置上,郭靖宇對《獅城山海》的要求尤為嚴苛。盡管單集時長有所縮短,但信息量不能減少,劇情反轉不可或缺,還要激發觀眾持續追看的欲望,這對創作者的敘事能力提出頗高挑戰。
新加坡編劇何啟安及其年輕的文學團隊成員為該劇貢獻了智慧與才華,郭靖宇也將自身在多元類型內容創作中積累的豐富經驗融入劇本,“高級的敘事‘鉤子’能叩擊觀眾心門,這不僅依賴于合理的情節沖突、精準的剪輯手法、富有懸念的表演呈現,還需融入歷史與文化的深刻內涵。”
“傳承民族精神是創作者的榮耀”
“每一次深情回望歷史,都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續寫。能夠拍攝這樣的題材,是影視創作者的榮耀。”在郭靖宇看來,《獅城山海》不僅是一部展現先輩“下南洋”艱辛歷程的血淚史詩,更是中華民族開拓精神的生動映照,是華人堅韌不屈精神的深情吶喊。這樣的故事不應淪為流量的快消品。因此,在立項之初,郭靖宇便決心全力以赴打造一部既能觸動人心,又能走向世界,更經得起歲月檢驗的佳作。
《獅城山海》將鏡頭聚焦20世紀40年代南洋華人幫派的生存斗爭,以“山海幫”的興衰為主線,串聯江湖恩怨、家族情仇與家國大義。劇集不僅呈現華人在南洋的生存困境與奮斗歷程,還融入大量南洋地區的歷史文化元素,如建筑風格、街道布局、市井生活等,讓觀眾在感受緊張刺激劇情的同時,深入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山海幫不是黑幫的幫,是相互幫扶的幫。”這句劇中臺詞,精準詮釋郭靖宇對全劇核心要義的理解。他認為,在當下短劇產業蓬勃發展的態勢下,創作者更應肩負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在創作過程中,郭靖宇帶領團隊精心調研幫派內部的堂口制度、傳統禮儀等細節,將中華傳統文化符號巧妙融入敘事。“我希望觀眾在觀看劇集時,不僅能被精彩的劇情所吸引,還能潛移默化地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獅城山海》并非郭靖宇創作的首部南洋題材作品。此前推出的《小娘惹》,細膩展現峇峇娘惹文化的獨特韻味;《南洋女兒情》著重刻畫“紅頭巾”勞工群體,生動勾勒她們在南洋土地上為生計拼搏、為夢想奮斗的艱辛歷程。未來,郭靖宇還計劃打造以南僑機工為主角的《南洋英雄》。此外,對于《獅城山海》的后續開發,郭靖宇同樣滿懷信心。他透露,劇情已為續作埋下伏筆,編劇組也已啟動新一季的構思工作。
“這些影視作品并非孤立展開敘事,而是將海外華人的生存、奮斗與抗爭歷程娓娓道來,巧妙地將個人命運與家國情懷緊密交織,讓觀眾在感受南洋華人群體鮮明精神風貌的同時,深刻體悟南洋華人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談及南洋題材的影視價值,郭靖宇如是說。
“手藝人”與“破局者”
在影視同行眼中,郭靖宇不但是兼具前瞻性與開拓精神的創作者,更是傳統技藝的堅守者與時代變革的積極踐行者。他既堅守著“傳統手藝人”的匠心,又不斷突破行業邊界,從傳統長劇到網絡劇,再到如今的短劇,每一次轉型都精準契合行業變革節奏。《獅城山海》的成功,是他積極擁抱變化的又一次有力見證。
郭靖宇的創作軌跡始終與行業變革同頻共振。從《鐵梨花》《打狗棍》到《唐朝詭事錄》,他以“傳奇劇王”的身份在長劇領域深耕細作二十載,打造諸多經典IP;如今,他以監制、編劇身份推出的《獅城山海》,不僅憑借電影級制作水準拉升短劇品質上限,還以“臺網聯動”模式登陸CCTV-8電視劇頻道,成為“破圈”主流市場的短劇典范。
在郭靖宇看來,《獅城山海》取得的成績,充分證明短劇精品化思路的正確性。制作傳統長劇的“手藝人”,不應荒廢自身技藝,而應勇敢擁抱變化。“在新的時代背景和技術革新浪潮面前,我們要思考如何重新定義精品內容。長劇與短劇在形式上的差異并沒有那么大,創作者要始終不遺余力地講好故事。”
保持對觀眾審美需求和市場動態的敏銳洞察力,持續提升創新力與創造力,是長信傳媒持續輸出優質作品的關鍵所在。郭靖宇告訴《綜藝報》,在長信傳媒內部,大家從不以傳統影視公司自限,而是積極擁抱時代變革。“我們是國內早期涉足網絡劇拍攝的團隊之一,《女神酒店》更是抖音微短劇領域早期定制項目之一。未來,我們將始終保持學習熱情,不斷探索前行之路。”
在長信傳媒員工的眼中,郭靖宇不僅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者,更是一位善于傾聽團隊成員心聲、尊重他人意見的合作伙伴。在公司里,幾乎聽不到“郭總”“老板”這類傳統稱謂,取而代之的是親切的“郭導”或“導演”。大家以親近、平等的方式交流協作,營造輕松融洽的工作氛圍。在日常工作中,郭靖宇既深耕藝術創作領域,又具備敏銳的戰略眼光,精準把握公司發展航向,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長信傳媒穩健發展。
郭靖宇曾在采訪中提及,“影視創作者要像評書先生一樣,把故事講得精彩絕倫,令觀眾拍案叫絕”。從《獅城山海》中,觀眾真切看到了這種“講故事”的能力:該劇既展現江湖兒女的熱血豪情,又飽含家國天下的深厚情懷;既尊重歷史真實,又勇于追求藝術創新。而郭靖宇本人,也恰似劇中角色一般,以“山海幫”般的堅韌姿態,在影視工業的浪潮中書寫著屬于內容創作者的精神篇章。
對話長信傳媒創始人郭靖宇:
青年創作者要接地氣、展銳氣、有骨氣
《綜藝報》:《獅城山海》為何選擇以20世紀40年代南洋華人幫派為故事背景?你如何看待這一題材的獨特價值?
郭靖宇:選擇這一背景,是因為南洋華人的奮斗歷程能與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產生強烈共鳴。從影視創作角度而言,該劇拍攝填補近代海外華人抗爭史在影視敘事領域的空白。劇中“山海幫”雖為虛構幫派,但團隊融入諸多真實歷史元素。希望觀眾在欣賞精彩故事時,能真切感受歷史的真實質感,這或許正是該劇的獨特價值。
《綜藝報》:《獅城山海》的海外傳播效果如何?你如何看待以“劇集出海”帶動“文化出海”?
郭靖宇:《獅城山海》在海外同步播出取得良好收視效果,受到海外觀眾、媒體的關注和好評。該劇全程境外拍攝,邀請多國和多地區藝術家聯合參演,這本就是文化出海的重要實踐與生動體現。長信傳媒自成立以來,就將南洋系列IP作為重點打造方向,未來也會持續深耕。我們希望創作更多兼具藝術價值與文化內涵的優秀作品,通過優質劇集輸出,讓海外觀眾更好了解中華文化并感受其獨特魅力,推動中華文化在國際傳播交流,為“劇集出海”與“文化出海”貢獻力量。
《綜藝報》:在當前行業普遍壓縮成本的背景下,長信傳媒為何選擇以“億元級”投入拍攝短劇?
郭靖宇:《獅城山海》雖為短劇,但總體篇幅較長,且全程在海外拍攝,涉及場地租賃、人員調配、設備運輸等很多復雜因素,成本投入高在所難免。對長信傳媒而言,這并非倉促“試水”。早在五六年前,我們就已涉足微短劇、短劇領域,對橫屏、豎屏等不同形式,都做過嘗試與探索。此次對《獅城山海》的投資規模,是團隊經認真調研、充分論證后確定的。我們堅信,這樣的投資規模是短劇產業邁向精品化發展所必需的,也將為行業長遠發展注入新活力。
《綜藝報》:從長劇到短劇,你的創作方法論發生了哪些變化?你如何在短篇幅中實現復雜群像刻畫與多線懸疑敘事?
郭靖宇:由于單集時長大幅縮短,短劇在敘事節奏把控、懸念設置、沖突與反轉設計及集間懸念銜接等方面,都需做出調整。《獅城山海》沿襲長劇的敘事結構框架,但在具體情節處理上壓縮。同時,團隊放棄編年體敘事方案。原本若按長劇邏輯,可能會從30年前山海幫成立寫起,如今以“幫主在任期間離奇身亡”作為全劇開篇,這一改變是向短劇敘事方式靠攏,更契合短劇特點和觀眾觀看習慣。
隨著短劇行業的蓬勃發展,長劇敘事與短劇創作的界限逐漸模糊,二者呈現趨同態勢。復雜群像刻畫和多線懸疑敘事通常是長劇的“優勢領域”,但《獅城山海》的創作實踐表明,通過設置更密集的情節、加快敘事節奏,長劇能達成的敘事效果,短劇同樣可以做到。未來,不管是微短劇創作,還是短劇創作,都不應局限于爽感敘事,快節奏的史詩敘事方式將為內容創作開拓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綜藝報》:短劇創作,傳統影視公司如何避免陷入“長劇創作慣性”?
郭靖宇:所謂“長劇創作慣性”,不過是部分創作者難以適應行業變化的借口。長劇也需改革,尤其在劇本創作層面要與時俱進,滿足觀眾不斷變化的需求。目前,短劇的創作邏輯尚未真正成型,創作者都在積極探索。
長信傳媒核心創作團隊有近30年創作經驗,但我們從不故步自封、拒絕改變。當下,觀眾觀看劇集的習慣已從電視轉向電腦和手機,屏幕尺寸變小是科技進步帶來的不可逆轉變;同時,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消費場景多元化,分散觀眾注意力,劇集單集變短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面對這些變化,創作者唯有主動改變,才能適應行業發展。
《綜藝報》:長信傳媒未來會持續深耕短劇賽道嗎?目前有哪些規劃中的項目?
郭靖宇:短劇將是長信傳媒未來重點布局、著力深耕的賽道。長信傳媒已正式發布短劇片單。其中,以DNA鑒定師為主角的《鑒定》已制作完成,處于待播階段;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傳統神話題材短劇《煙雨神游記》正在籌備;備受關注的“唐朝詭事錄”IP將進一步孵化《唐詭·奇譚》系列短劇;《靈魂擺渡·十年》近日已開機。
《綜藝報》:微短劇、短劇興起,長劇集在內容創作和傳播模式上遇到哪些挑戰?創作者應如何在保持敘事深度和情感厚度的同時,適應觀眾碎片化的觀看習慣?
郭靖宇:我不認同“短劇沖擊了長劇”的觀點。回顧影視發展歷程,電影未取代戲劇,電視劇也未取代電影,同理,微短劇、短劇也不可能取代長劇,各自都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價值,應各展風采。
長劇始終是影視行業的基石。在我構想的未來影視格局中,微短劇、短劇、長劇可深度互動,共同打造優質IP。具體而言,可利用觀眾碎片化時間,以微短劇留下初步印象,用短劇鎖定觀眾興趣,再由長劇完整講述故事,之后借助聯合IP開展商業化衍生,這種發展模式更為合理。微短劇、短劇是時代快照,長劇是歷史底片,唯有共生,才能映照文明全貌。
《綜藝報》:對于當下投身微短劇、短劇創作領域的青年影視人,你有哪些建議?
郭靖宇:青年人投身微短劇、短劇創作,視野應開闊,既要兼顧算法邏輯,也要承載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蘊。起步階段不必懼怕起點低,脫穎而出的關鍵不在于作品成本高低,而在于接地氣、展銳氣、有骨氣。“地氣”和“銳氣”較易理解,“骨氣”則要求創作者拒絕套路化創作,堅守創作初衷。能打造自己的IP固然好,但不必急于求成,在每部作品中樹立個人風格,用藝術感悟力和鏡頭掌控力講述自己的故事,便是創作的幸福。
圖片:豆瓣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zongyiweekly@163.com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來源,并附上原文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