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導演也沒想到,當初自己只是讓焦恩俊在《寶蓮燈》里演了一個配角楊戩,沒想到他直接火過男主,無奈只能拍了個前傳。
就連飾演嫦娥的演員顏丹晨都認為自己不識好歹:他那么帥,我怎么會不喜歡他呢?
2004年,央視版《寶蓮燈》開拍,焦恩俊在里面飾演二郎神楊戩,拿到這個角色后他熟讀了劇本,隨后直接找到導演,問:能不能把楊戩改成一個正面人物?
此時的焦恩俊已經憑借《小李飛刀》等作品火遍大江南北,是當之無愧的頂流,聽到他的話,導演還以為他不滿意楊戩這個角色,心里瞬間慌了。
不料接下來焦恩俊的舉動直接感動了導演,只見他拿出自己精心準備的資料,表示二郎神楊戩雖然是天界第一戰神,是規矩的守護者,但他也是道教真君,怎么能是壞人呢?
看這么多影視作品、文學作品,二郎神楊戩也一直是以正面的形象示人的。
導演也因為焦恩俊的話茅塞頓開,準備重新思考楊戩的人設。
可惜導演的這個決定卻讓編劇為難了,劇本可以改,但是不過審怎么辦?一時間所有人都不知道該怎么辦,關鍵時候幸虧制片人出面敲定:就按照焦恩俊說的改。
沒想到這一改動,讓角色立體度瞬間暴漲,完成了楊戩從反派到復雜英雄的顛覆。
焦恩俊飾演的楊戩雖是反派配角,但憑借冷峻的氣質、矛盾的性格和細膩的演技,打破了傳統神話劇中“二郎神”的扁平化形象。
他既是鎮壓三圣母的“司法天神”,又暗藏隱忍與悲情,這種復雜性了觀眾強烈共情。
網友直言:這樣的頂級美強慘,內娛再也拍不出了!
編劇九年坦言:原劇本中楊戩并非核心角色,但因為焦恩俊的表演讓角色更加立體化,觀眾對楊戩的過往產生了強烈好奇,最終促成了前傳的創作計劃。
《寶蓮燈前傳》于2009年播出,是《寶蓮燈》的官方前傳,由原班團隊打造。
導演余明生和編劇九年延續了楊戩的敘事主線,補全了他從凡人到神仙的成長歷程,并深化他與天庭對抗的動機。
恩俊在采訪中透露:前傳的劇本設計完全圍繞楊戩展開,包括他劈山救母、與嫦娥的情感糾葛、婚姻悲劇等,旨在“讓觀眾看到一個被誤解的英雄如何誕生”。
而焦恩俊的楊戩之所以能推動前傳誕生,核心在于他的表演賦予了角色超越劇本的生命力。
通過前傳的補完,觀眾不僅看到“二郎神”的復雜性,也見證了一個演員如何以專業素養重塑經典形象。
前傳中,楊戩經歷了從普通人到悲情英雄的轉變。
焦恩俊通過肢體語言(如救母時的憤怒爆發)、眼神戲(暗戀嫦娥的隱忍)和臺詞節奏(與天庭對峙時的冷冽),展現了角色從稚嫩到成熟的蛻變。
劇中楊戩需與哮天犬“靈魂互換”,他用夸張的肢體動作和神態模仿犬類習性,甚至挑戰了“演猴”戲份,他本人更是直言想演豬,被合作演員稱為“全能型演技派”。
這一點也與《西游記》同頻了,畢竟許多觀眾調侃:西游記劇組選演員的第一標準就是會演猴兒!作品中有太多需要孫悟空變化的戲份了,這些都需要演員本人的演技展現。
而二郎神與孫悟空的變化之戰也是觀眾最喜愛的片段之一。
另外,面對母親瑤姬之死、婚姻破裂、妹妹觸犯天條等情節,焦恩俊將楊戩的掙扎與痛苦演繹得極具感染力,尤其是親手鎮壓三圣母時的矛盾心理,成為全劇高潮。
在焦恩俊的演技以及多重因素影響下,《寶蓮燈前傳》播出后,收視率達2.6%。
同時,這種將角色從“工具人反派”逆襲為“悲劇英雄”的敘事模式,也為后續神話劇的角色塑造提供了新思路。
焦恩俊也憑借此劇鞏固了“古裝男神”地位,楊戩成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如今許多觀眾提到神話人物形象,第一時間想的都是86版《西游記》里的塑造,只有楊戩的二郎神形象能與之平衡。
而焦恩俊主動豐富角色的行為,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好演員的創造力和匠心精神。
對比如今一些演員以個人意愿改劇本、刪臺詞等做法,兩者根本無法相提并論。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