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為推進主食健康化產業升級,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低GI主食食品精準創制關鍵新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示范”項目啟動會在京成功召開。會議由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食品院”)牽頭主辦,聯合北京工商大學、江南大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等多家相關單位及行業領先企業代表共同參會,標志著我國低GI主食核心技術攻關與產業化應用邁入新階段。江南米道江蘇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以科研引領專注低GI主食從種子到田間、再到餐桌的標桿企業,深度參與項目科研攻關,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健康升級,持續為國民提供低GI健康主食解決方案不懈努力。
保利中輕副總經理、中國食品院董事長肖丹致開幕詞,中國食品院黨委書記、總經理郭新光、副總經理魯軍、段盛林出席會議。肖丹在致辭中指出,本項目將推動我國主食食品加工技術向精準化、智能化邁進,期待與全體參與單位共同譜寫低GI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項目負責人單位代表、北京工商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部主任王靜教授表示,本項目將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學研協同在低GI主食的精準創制與產業化推廣方面實現重大突破,并對項目的順利實施和預期成果表達了堅定信心。
會議邀請北京工商大學孫寶國院士、中國農業大學任發政院士、江南大學金征宇院士、中國營養學會楊月欣理事長、公安部鑒定中心黃星處長、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張名位副院長、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郜海燕研究員、沈陽農業大學李斌副校長、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譚斌研究員等9位行業權威專家組成項目專家組。郭新光、魯軍為專家組成員頒發了聘書。
在項目啟動會上,各課題組向項目專家組匯報了項目和各課題的研究內容、執行與管理方案、工作進展、問題難點及應對舉措等情況。項目首席科學家、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李洪巖教授就項目的整體規劃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項目針對肥胖、糖尿病等糖代謝異常人群健康主食欠缺、加工技術和產品品質落后的產業瓶頸,以“特定人群營養理論指導-三大環節技術裝備突破-全鏈條集成推廣示范”為技術路線,深入剖析糖代謝異常細分人群的營養學特征與代謝調控機制,構建我國糖代謝異常細分人群營養理論體系,全面解析特種谷物原料淀粉及功能因子的結構特征、功能活性及作用機制,挖掘具有中國膳食特色的GI調控專用基料,解析全谷物對主食食品質構特性和消化特性的影響規律,突破低GI主食風味健康雙導向關鍵技術裝備,開發新型低GI精制谷物與全谷物主食食品,全鏈條突破行業技術瓶頸,引領產業發展和健康提升。
“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實施,將有力推動我國低GI主食產業的技術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低GI主食領域的開拓者和標準參制定參與者,江南米道始終堅持以“科研引領、品質為先”的發展核心,企業依托"江蘇省健康谷物陳君石院士工作站"的強大科研優勢,成功構建起從科研育種、規模種植、營養加工、功能評價、到產品定制的全產業鏈低GI主食出品模式,推動低GI主食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實現從基礎研究到市場應用的全鏈條覆蓋。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江南米道將充分發揮其產業轉化優勢,緊跟國家健康食品戰略規劃,深度參與行業端科研攻關和技術落地,積極投身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通過深化產學研合作,重點突破低GI主食的精準創制、風味改良等關鍵技術難題,以"匠心精神"持續提升產品品質。企業將以此次項目啟動為契機,以實際行動踐行"低GI主食專業企業典范"的使命,為低GI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同時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更健康的主食選擇,推動低GI健康主食走進千家萬戶。
隨著項目啟動,我國低GI主食產業將步入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的快車道,以科技之力重塑“主食健康化”新生態,為慢病防控與體重管理貢獻更多健康方案。江南米道作為低GI主食領軍企業,正與行業機構攜手并進,共同譜寫低GI主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