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役勝利后,國軍主力已經被殲滅,我軍占據全面優勢,老蔣失敗已是時間問題,然而老蔣不甘愿失敗,而是希望寄托于半壁江山重整軍力,等待時間東山再起,于是他宣布隱退,讓李宗仁擔任代總統,隨后和我黨在進行和平談判。
在和平談判期間,老蔣積極整軍備戰,任命湯恩伯和白崇禧組織力量70萬大軍防御我軍渡江,面對國軍舉動,我軍調集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和中原軍區、華東軍區部隊共約120萬大軍,由劉元帥、鄧政委、陳老總、粟裕、譚震林組成的總前委指揮百萬大軍渡江。
隨后,我軍制定了在5月汛期來之前,發起渡江戰役,殲滅湯恩伯集團,奪取南京、上海、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區,同時應對帝國主義的干涉,為了能更好完成該項任務,我軍做了精心的準備,為的就是可以渡江戰役勝利。
國民黨方面也做了精心準備,就是為了阻擋我軍渡江,從而完成老蔣守住半壁江山的圖謀,可以說無論誰都卯足了勁兒,在這1800公里的長江防線上較量。
1949年4月20日,我黨和國民黨方面談判破裂,毛主席和朱老總第一時間要求: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一切敢于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
隨后,渡江總前委下達了總共命令,并表達了一舉成功完成黨中央和毛主席任務決心。
然而,在渡江戰役打響前半個小時,時任27軍軍長聶鳳智發現一艘船在江面上竟然開動了,在這之后有一排小船緊隨其后,這讓聶鳳智很是吃驚,因為這時候距離渡江戰役爆發還有半個小時,如果這時候,有人不聽從指揮,率先動起來的話,有可能會影響大局。
聶鳳智在看到情況不對后,立即叫來了79師師長劉靜海,劉海靜拿起望遠鏡,在看到情況不對后,立即給235團團長王景昆去電,問他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經過一番調查后,王景昆很快將情況匯報了上去。
率先開動的船率屬于1營,是這一營的指揮船,原本計劃是準時準點出發,可由于這艘船下江比較匆忙,船頭放反了,到開戰斗前半個小時才發現問題,這艘船的負責人發現情況部不,立即要求換頭,原本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后面的船不知道什么情況,以為船提前開拔,紛紛跟著沖了出去,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小船加入了沖鋒的隊伍。
面對如今這個情況聶鳳智將軍,要不放棄提前沖鋒的1營的船只,要不就是直接全面開戰,聶鳳智將軍很快做出了決定,那就是讓235團全軍出擊,進攻的時候,雖然比之前早了半個小時,但是全團的戰士毫無怨言,直接沖了出去,一點都沒有落后。
這樣一來,渡江戰役算是提早開戰了,提早開戰是提早開戰,但是這時候我軍早已經形成協同作戰,沒有炮兵的支持,沖鋒在前235團很開遭到了對岸國軍猛烈的火力壓制。
由于國軍準備十分充分,所以我突擊部隊在第一時間被國軍發現,隨后國軍升起了照明彈,很快將黑夜照亮,隨后就是敵人猛烈的炮火,在國軍猛烈炮火打擊下,我軍付出了較大的傷亡,雖然付出較大的傷亡,戰士們都在確保舵手犧牲從而導致船只失控,雖然舵手的安全得到了妥善保護,但是負責劃槳的戰士卻不斷犧牲,導致一些船只的速度慢了下來。
船只速度的下降,導致會有很多船只沒辦法沖破敵人的包圍圈,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個十多歲的女孩站了出來,這人便是馬三妹,馬三妹的出現讓正在掌舵的馬勝紅和林二虎嚇了一跳,因為眼前的人,就是馬勝紅的妹妹馬三妹。
1935年9月馬三妹出生于安徽省無為市馬家壩村一戶漁民家庭,家里有八個兄弟姐妹,馬三妹排名家里第三,被人叫作馬三姐。
在那個黑暗的時期,漁民生活比較困苦,經常要交保護費,同時還要被搜刮,政府不僅不為他們說話,反而還助紂為虐,這讓漁民的生活十分困苦,在馬三姐十二歲的時候,父親被抓了壯丁,毛三姐不得不送去做了童養媳,在那里她受到了非人待遇,好在幾年后,家鄉被解放,馬三姐結束了童養媳生涯,回到了父母身邊生活。
回到父母生活不久,便迎來了我軍準備渡江解放全中國的盛事,為此馬三姐勸說父親和哥哥響應我軍號召,同時她還和哥哥馬勝紅加入了渡江突擊隊,接著還鼓動了不少船工加入渡江戰役的前期準備工作。
渡江戰役正式打響的那個夜晚,馬三姐本想跟著部隊準備渡江,然而在渡江的時候,解放軍將士和哥哥馬勝紅擔心她的安全,沒讓她上船,馬三姐趁著大家不注意,偷偷上了船,藏在了甲板里面。
在發現情況不對的時候,馬三姐直接站了出來,和大家一起奮戰,不要看她年齡小,馬三姐則一手掌舵,一手劃槳,駕船向南岸前進。
在這個過程中,炮彈時不時掉落在江門面,子彈如同雨點一樣打過來,打爛了帆篷,打穿了船板,打傷了戰士,也打中了馬三姐的右臂,鮮血直往外涌,馬三姐忍住痛,簡單包扎一下,繼續穩住船舵,成功把解放軍戰士送到長江南岸。
部隊上岸后,隱藏在碉堡里的國軍進行了頑固的抵抗,打算利用火力上的優勢,對我渡江部隊進行壓制,然而馬三姐曾經為國軍修建過碉堡,對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隨后帶著突擊部隊繞過了敵人的火力點,隨后馬三姐和解放軍戰士相互配合迅速拔掉了國軍的火力點,為后續部隊登錄掃清障礙。
當天晚上,馬三姐來回六趟,在這期間不僅送了接近百名解放軍戰士,同時還救下了不少落水的水手和戰士。
渡江戰役結束后,機智勇敢的馬三姐被巢湖軍分區支前司令部授予一等功臣和支前模范的光榮稱號。
1949年開國大典前夕,馬三姐收到了參加開國大典的邀請函,里面還有毛主席的親筆簽名,這讓馬三姐十分光榮,然而馬三姐的父母,覺得孩子年齡太小,一個人去遙遠的北京,實在不放心,最終沒能讓馬三姐去北京參加開國大典,而這也成了她一生的遺憾。
2年后的國慶,馬三姐收到了毛主席邀請她前往北京參加國慶大典,馬三姐這次沒有錯過,成功奔赴北京,并且和毛主席和周總理等中央領導人見面,在這之后,馬三姐參加了毛主席的一次家宴,期間她和李敏、李訥結識,席間毛主席為她改名馬毛妹。
在這之后,馬毛姐成為了一名黨員,后一直在合肥工作,一直到1990年離休。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