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體育產業獨立評論 二鬧
北京時間5月20日,拳頭游戲官宣,前LPL職業選手簡自豪(Uzi)榮膺英雄聯盟名人堂第二位成員,Uzi也成為LPL賽區的第一位名人堂成員。
一個好事兒,卻產生了比較大的爭議。在英雄聯盟賽事官方微博的評論區,AI統計了部分評論對此事的看法,51%的評論內容質疑名人堂門檻,32%的評論認為Uzi實至名歸。
一個有些難看的結果,也引出了本文要討論的話題:為什么Uzi入選名人堂會產生如此爭議?
在筆者看來,這一爭議的產生與Uzi本人及其成就關系不大,更多的問題聚焦在"英雄聯盟電競傳奇名人堂"身上。
在分析問題之前,先鋪一個客觀事實:名人堂并非"冠軍堂",這一榮譽的評判標準并不是唯冠軍論。即便我們橫向對比傳統體育領域最知名的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結果同樣如此,何況是歷史沉淀更"薄",本身就沒有許多冠軍的英雄聯盟賽事。
在此基礎上開始找問題:
英雄聯盟電競名人堂的第一位成員是Faker,他的入選無任何爭議,這樣的輿論效果與前者家喻戶曉的榮譽直接相關。在全球范圍內,未必所有英雄聯盟賽事觀眾都知道Faker為英雄聯盟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價值,但其在所有職業選手中遙遙領先的成績&世界冠軍數量是強背書案例。
站在用戶角度,成績是大眾理解一個競技體育運動員地位高低的第一途徑,也是評判一個競技體育運動員是否杰出的最具普世性的數據量化標準。
因此,大家對Faker的成就并無理解門檻,他在用戶視角下入選名人堂也順理成章。
以此為背景,問題出現了:Uzi入選名人堂的性質與Faker并不完全相同,前者獲得冠軍榮譽數量遠不及Faker,這意味著在更深層次,"Uzi入選名人堂"天然缺少一個能被所有人理解的有力媒介。
Uzi榮譽和地位的體現,需要大家熟知曾經那段沒能濃縮至冠軍獎杯上的歷史,所以,門檻產生了。
作為事件的另一主人公,名人堂官方不能默認如今英雄聯盟賽事觀眾都熟知曾經的那些故事,不能先入為主地以為大家都熟知Uzi到底給賽事的選手定位和技戰術體系進化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電競領域的名人堂是對標傳統體育的產物,其中上文提到的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是最為典型的參照案例。舉個細節案例,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在其"使命"中強調的第一條內容是:名人堂選舉過程的公正性。
在筆者看來,其中有兩個關鍵詞,最顯而易見的是"公正性",另一個極為重要的則是"選舉過程"。
Uzi入選名人堂目前不涉及"公正性"議題,本文也不在這一話題上過多展開。但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受眾理解Uzi的成就并達成共識是有條件限制的,這是造成其入選名人堂產生爭議的核心原因之一。
那么傳統體育經驗是如何應對此類問題的?
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有更為完整的評選體系,首先是入選標準,比如選手需要退役滿4年、教練/裁判需退役滿四年或者仍在執教/執裁超過25年等,條件嚴苛。當然,英雄聯盟電競名人堂有類似的標準,無非因為歷史原因,標準不像傳統體育案例這樣完善細致。
其次是評選流程,這里需要劃重點。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整個評選流程相對復雜,但十分規范,除了兩個審查委員會,還有董事會、榮譽委員會等組織層層篩選。
相比之下,電競這邊的名人堂要"簡陋"得多,官方描述也一筆帶過:代表地區聯盟和電子競技社區的評審團進行投票。
評選體系的價值不只是為名人堂的評選結果服務,選拔流程本身就是"名人堂"這一產品的形象工程,起到為獎項背書,提升"名人堂成員"榮譽權威性的作用。
傳統體育領域的名人堂發展歷史悠久,品牌形象早已刻畫立體,但電競領域的名人堂仍是新鮮事物,用戶認知尚未形成,權威性也尚未被公認。這一階段,評選流程的透明公開無疑更為關鍵,行業從業者、KOL在評選過程中的背書價值十分重要。
當然,這只是消除結果爭議風險的舉措之一。
其次,名人堂扮演著為競技項目沉淀歷史與文化的角色,這也意味著,你不僅要講故事,你講的故事還要最大程度讓項目受眾能夠理解、認可。當Uzi的榮譽與成就在受眾層面出現理解門檻,名人堂自然需要承擔起為大家回顧歷史,"翻譯"其成就的責任。
將這樣的過程忽略,直接甩出結果,受眾認知的不統一必然會帶來輿論爭議的情況。拳頭的這套流程,有些本末倒置。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在Uzi入選名人堂官宣之后,名人堂皮膚、梅賽德斯奔馳的相關宣傳緊隨其后。在受眾對名人堂榮譽認知不統一、前期流程與內容缺位的前提下,商業化動作的迅速跟進無疑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名人堂選擇Uzi的動機疑慮,為現有爭議加入了新的話題點,起到了反效果。
在此次輿論爭議中,Uzi無疑是十分無辜的,他的履歷自然滿足入選名人堂的客觀條件,但因名人堂形象尚不清晰,針對不同成就選手的評選邏輯不夠普及、講述邏輯不夠完善等原因,被卷入了輿論旋渦。
這一結果實際上并不難預測,英雄聯盟賽事選手群體中,把任何一位選手放在Faker身邊,輿論關注點必然都會滑向冠軍榮譽的對比。不難想象,即便"002"不是Uzi,爭議情況仍會出現。
因此,無論是基于此次Uzi入選名人堂產生的爭議,還是基于英雄聯盟賽事相比傳統體育更單薄的歷史積淀,都需要名人堂將更多功夫做在事前,起碼面向用戶要梳理出冠軍之外的榮譽認知邏輯,讓每一位名人堂成員的故事都能在更大的語境下暢通無阻,為自己的未來把地基和框架搭好。
畢竟名人堂不會只有兩位成員,而目前Faker有且只有一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