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5位自然資源領域的優秀代表圍繞“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記者交流。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極地研究所)極地船舶管理中心主任、“雪龍2”號首任船長趙炎平作為代表出席了見面會。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極地研究所)極地船舶管理中心主任、“雪龍2”號首任船長趙炎平
趙炎平先后12次參加南極科學考察、4次參加北極科學考察。作為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的現場監造組負責人,全程跟蹤了上百項建造檢驗內容,大到建造方案,小到設備安裝,都一絲不茍地參與商討,確保“雪龍2”號順利交付。作為“雪龍2”號首任船長,率隊順利完成了“雪龍2”號南極首航和北極首航任務,開啟了中國極地考察事業“雙龍探極”的新模式。作為主要人員,積極參與我國新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極地重型破冰船的前期可行性論證和技術方案編制,為項目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
趙炎平說,從事的這項工作非常艱苦,有時候甚至是充滿了危險。在擔任船長期間,和同事們需要面對咆哮的西風帶、危機四伏的冰山、常人難以忍受的極寒等挑戰,還要面對長時間在海上航行的寂寞。但是這份工作不僅是為南極科考站的物資和人員運輸以及科考站建設提供了保障,還讓各國科學家在南北極擁有了一個可以移動的海上實驗室,感到十分滿足和欣慰。
談起他此次見面會帶來的“雪龍2”號模型,趙炎平介紹,這個“雪龍2”號的模型,是1:300的。“雪龍2”號總長是122.5米,寬度是22.3米,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5000噸,具備首尾雙向破冰的能力,能以2-3節船速連續破冰1.5米+0.2米積雪。今后,自己和同事們將繼續守護好“雪龍”號和“雪龍2”號,為認識極地、保護極地、利用極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趙炎平說,自己還有幸全程參與了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的設計、建造、設備調試等相關工作。“雪龍2”號的入列標志著我國極地考察事業開啟了“雙龍探極”的新模式。
趙炎平說,參與極地考察需要遠離祖國和親人,要在驚濤駭浪中把向,在重重海冰中突圍,在極夜苦寒中堅守,還要與各種惡劣的氣候作斗爭。能支撐自己的不僅是專業素養,更是來自信仰的力量。極地考察40年,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依靠的正是一代一代極地工作者這種信仰的力量,勇斗極寒、拼搏奉獻。回顧這些年的極地工作,每位考察隊員背后都離不開家庭的付出,離不開親人的支持。
“我們很多考察隊員因為常年奮戰在極地一線,有的十幾年未在家過春節,有的孩子出生不能陪伴在身邊,有的甚至父母去世了都沒法見上最后一面。但是,每位考察隊員都無怨無悔。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為祖國的強盛而效力,為造福人類而付出。”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包程立 責編 鄧旆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