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77屆戛納電影節的開幕之日,中國青年演員于適以中國青年電影推薦人的身份亮相。盡管經歷了長途飛行后僅休整兩小時便投入活動,他依然展現出了專業的狀態和飽滿的熱情。這是于適首次參加戛納電影節,在各項活動中的精彩發言不僅展示了他作為演員的思考深度,更反映出中國青年電影人的創作活力。
他是戛納油管今年shorts里唯一的中國面孔單人主角,鏡頭如影隨形,每一幀畫面都定格著他的自信與風采。這是戛納官方對他“有作品有實力”的蓋章認可,也是他作為“中國知名演員”走向國際舞臺的有力見證。
于適在中國館活動中分享了他對創作的獨特見解:“每個年齡階段對事物的思考是完全不同的。20歲、30歲、40歲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角度各異。”他認為,不同人生階段會激發不同的創作靈感,而青年電影人的優勢在于能夠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講述真實想表達的故事。
于適坦言,這種靈感的轉瞬即逝也體現在他的音樂創作中:“我寫歌也是這樣,有些作品可能當下能寫出來,過段時間就再也寫不出來了。”
作為戛納中國青年電影全球推廣計劃的推薦人,于適對周圍的青年導演們給予了高度贊賞,表達了希望更多國際觀眾能夠看到中國故事和中國電影人作品的愿望。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場,漢學家、中國電影專家Luisa特意用中文評價了于適在《封神》中的表演:“能看出他非常熱愛這個角色,無論是動作還是表達都令人信服。”她認為于適第一次拍電影就有如此出色的表現,預示著他在影壇的職業生涯將會很長遠。
談到自己的代表作《封神》與《我的阿勒泰》,于適流露出深深的感恩之情:“我很幸運遇到姬發和巴太,有人生角色是很難得的。這兩個角色對我而言都是人生角色。”
他特別提到了觀眾對作品細節的關注:“每一位看到作品細節的觀眾,對我來說都很珍貴,他們是真的熱愛,因為細節第一遍是看不出來的,需要刷了三遍四遍才能深入探討。”
于適分享了《封神》在法國路演時的經歷:“一些觀眾看了不止一遍兩遍,他們熱情地與我們交流劍術等細節。他們本來不是那么了解中國,但因為電影而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并愿意深入了解。”
他認為《封神》之所以能在海外受歡迎,是因為盡管包含神話元素,但核心討論的是人性善惡這一普世話題,讓國際觀眾在欣賞陌生文化的同時產生情感共鳴。
至于《我的阿勒泰》,于適強調了這部作品在影視與文旅破圈方面的成就:“這部劇出海之后讓很多國際觀眾看到了大美新疆。”他表示,通過影視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國風景與文化,是電影藝術的重要意義之一。
于適在戛納電影節那段全英文演講,直接把我給圈粉了!他往臺上一站,那自信的勁兒就出來了,思路清晰,觀點一個接一個,一點都不怯場,把他的專業能力展現得明明白白,我算是徹底被他折服了,也相信他以后肯定能在國際影壇大放異彩!
作為新生代演員中的佼佼者,于適對待角色的專注投入、對創作的深刻思考以及對文化交流的熱忱態度,這一點是非常值得點贊的。
在電影藝術無國界的理念下,于適的戛納之行展現了中國青年演員的風采與擔當。期待他未來可以給我們呈現更多精彩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