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澧縣碼頭鋪鎮堅持把提升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近期,該鎮以“精準定位、資源整合、長效服務”為導向,開展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為區域助殘事業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范例。
按需定制,精準匹配培訓內容。立足本地特色產業優勢,通過“線上問卷+線下走訪”摸排全鎮殘疾人就業需求,發現76%的殘疾人意向發展中藥材種植與家禽養殖。據此,圍繞玉竹、石菖蒲等特色中藥材,以及雞鴨鵝標準化養殖,定制“理論+實操+案例”課程體系。邀請湖南湘枳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技術員、省級示范養殖場負責人等專業人士組成講師團,將土壤改良、病蟲害綠色防控、科學配方飼喂等前沿技術轉化為通俗易懂的“鄉土語言”,確保培訓內容易懂、易學、易用。
縣殘聯及鎮領導出席開班儀式
三級聯動,夯實培訓組織保障。創新“鎮—村—幫扶責任人”三級協同機制:鎮級統籌資金與規劃,村級負責學員組織與后勤,幫扶責任人全程跟進學習情況。開班儀式上,領導動員與創業典型經驗分享雙管齊下,激發學員積極性。同時推行“1講師+1村干部+N學員”結對模式,實現問題現場解決、難點即時突破。
多維教學,提升技能轉化效能。采用“課堂教學+田間實訓+基地觀摩”立體化教學模式。玉竹種植課上,學員實地測量土壤、實操種苗移栽;家禽養殖環節,走進標準化基地學習設備安裝與糞污處理技術。設置“日總結+結業考”雙重考核,結合理論測試與實操評估檢驗學習成果。建立線上交流群,講師遠程答疑,形成“培訓—實踐—指導”閉環服務。
玉竹種植技術現場宣講
跟蹤幫扶,暢通就業增收路徑。培訓后開展“回頭看”,為創業學員提供“三送”服務:送技術指導,專家團隊定期上門;送物資支持,協調合作社低價供應種苗飼料;送銷售渠道,對接電商、商超拓寬銷路。此次培訓的成功實踐,不僅幫助殘疾人掌握了謀生技能,更點燃了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下一步,碼頭鋪鎮殘聯將持續深化“技能培訓+就業創業+跟蹤服務”全鏈條幫扶模式,不斷探索殘疾人事業發展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助殘力量”。
來源:指尖新聞
作者:張柱柱 趙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