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達醫曉護的第5499篇文章
當得知擁有一個早產兒時,爸媽最初的常見感覺就是強烈的沖擊感,有些父母會說有時這個消息甚至讓他有不真實感,甚至希望這一切都沒有發生。當這波沖擊感來臨時,大部分的早產爸媽都感覺很脆弱,很無助,也很孤單,有些家長會一直在想自己怎么就擁有一個早產寶寶了?寶寶為什么會早產,自己做錯了什么?
這是因為早產的過程與經驗常常帶給我們無力感,悲傷和焦慮。早產的寶寶必須留在醫院也讓早產爸媽對于孩子的健康多擔憂幾分,甚至擔心孩子的未來,養育的壓力一下子大了很多。
有時候早產寶寶的爸媽甚至感覺愧疚,感覺很難過。有些家長也可能感覺很生氣,哪哪都不稱心,他生自己的氣,生伴侶的氣或是生醫護人員的氣,甚至是生寶寶的氣。在和醫護人員交談中,家長常常會擔心早產對寶寶日后健康可能的影響,因為寶寶的脆弱狀況,醫護人員常說早產兒要過“七關”,早產爸媽常常擔憂自己是否能帶養好早產寶寶,寶寶以后會不會有發展遲緩,寶寶出去春游會不會和別的孩子看上去不同等等。
寶寶有時需要待在醫院被醫護人員照顧,看著寶寶小小的,身旁有儀器或是身上接著管子,很脆弱的樣子,讓早產爸媽感覺很害怕,早產病房的探視制度往往不允許家長常去醫院看寶寶,也有家長擔心自己去看時會情緒崩潰。
面對早產的創傷,擔心寶寶之外,還要面對這些復雜的感覺。這些感覺或是想法都是很正常的,醫護人員對你的這些感覺感同身受,因為你們一起經驗了很困難的早產過程。
成為爸媽本來就是一件需要摸索的事,早產把原本父母甚至兩個家庭對孩子的想象與計劃都打亂了,這個過程不容易。你知道嗎?發展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你的情緒平穩能夠讓你有能力敏感且快速地響應寶寶,這樣的互動可以促進寶寶的身心健康!但是當早產爸媽處于不穩定的情緒狀態時,寶寶的一些反應往往會被忽視。所以讓我們慢慢消化這些復雜的感覺,從這個混亂的過程中幫助自己安定下來。
消化情緒的方式有許多,每個人的方式與速度也都不一樣。多數人消化情緒方式是用溝通的,也就是找人談心。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用說的方式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果你平常就比較不擅表達,也可以通過音樂或是藝術等表達性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愿意跟伴侶、跟家人、跟朋友,跟任何你覺得可以信任的人傾訴自己心中復雜的感覺。一方面在表達的過程中可以更了解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感受,一方面當別人聆聽關注我們時我們會感覺到自己是被接納的,這種感覺可以幫助你穩定自己的情緒。夫妻之間的溝通模式常不一樣,有時候對一些人來說,要跟伴侶或是家人溝通反而更困難,有可能是習慣,或是自己太在意,不希望給對方添麻煩,所以很難開口。如果是這樣,可以問問心理治療師或者是與醫院里的社工談一談,他們會很愿意聆聽,很多醫院也有相應的支持機構。
慢慢的理清自己的感覺,從早產的應激創傷中慢慢復原,當然不只是身體上的復原,還包括情緒上的平復與心理上對未來生活的預備。
作者:上海市兒科醫學研究所
兒科門診部 陳菲 醫師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