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那些很快適應小學生活的孩子,似乎學習成績更拔尖?
他們不用催著寫作業,也不用父母跟在屁股后面收拾,對于新環境適應得又快又好。
其實,這樣的孩子并不是天賦異稟,而是在孩子上小學前,父母做對了這4件事情。
今天,我們就來揭秘幼小無縫銜接的孩子,父母都在做的4件事,現在開始,等到上小學,你的孩子也能順利適應小學生活。
第一件事:書包交給孩子自己整理
現在的孩子幾乎沒啥【自由】,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大部分都由大人一手安排。
父母做得越多,孩子成長的機會就越少,適應能力也就越差。
而適應力強的孩子則不一樣,自己動手的能力很強,他們遇到事情會自己主動想辦法去解決。
為什么要孩子自己動手?
孩子自己動手,不僅能提高動手能力,還有做事情的條理性,也更有生活體驗感、責任感和獲得成功的喜悅感。
對于馬上要上小學的孩子而言,學會整理書包,學會自己上廁所、穿衣服……
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快速適應小學的基礎。
畢竟上小學后,可沒有保育老師天天圍著孩子照顧。
孩子今天少帶作業,明天丟個鉛筆、后天再差個橡皮啥的。
收拾書包是小事,但能產生蝴蝶效應。
具體怎么做?
1、要孩子思考,明天上學需要準備哪些物品?
可以加入模擬游戲,怎么看課表準備第二天的東西?每節課前后怎么隨堂收?寫作業前怎么收書包,放置物品?
2、要孩子查看,這些物品是否都整齊的放在了書包里。
建議可以進行分門別類,比如一個科目一個袋子,可以用不同顏色進行區分。
3、反復練習,剩下的交給時間,孩子不僅要學會收拾,還要又快又好。
3.掐時間反復練,除了會收拾,速度和效率也很重要。
孩子不愿意整理怎么辦?
明確告訴孩子,從今天起你的書包需要自己整理,但是遇到困難可以向媽媽求助;
如果孩子還是不做,需要他承擔自然的后果,這比父母催促嘮叨100遍管用。
還可以跟老師溝通,在學校提點孩子,讓孩子知道,整理書包這件事是自己的事情。
長期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習慣養成,孩子上小學也能自己收拾作業,整理課桌等。
第二件事:給孩子一個鬧鐘
孩子剛上小學,很多家長覺得痛不欲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
早上出門孩子拖拖拉拉,父母著急上班,自然容易上頭。
總之,拖拉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也是父母崩潰的源泉。
所以給孩子一個鬧鐘,教孩子認識時間非常有必要。
為什么要給鬧鐘?
1、讓孩子意識“時間”是不等人的,告別拖延;
2、管理時間是自己的事情,告別催促;
3、珍惜時間,告別拖拉;
第三件事:帶孩子去小學參觀
恐懼源于未知,有些孩子因為害怕而抗拒小學生活。
所以,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不要跟孩子說:
等你上小學有你好看的;
上小學就沒時間玩了;
這樣的一些帶“恐嚇”的言辭只會讓孩子對小學越來越恐懼。
我們需要給孩子一個正向的引導,帶孩子去小學周邊逛逛。
講講小學和幼兒園的差別,講講小學可能會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幫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對小學生活不恐懼。
家長越給正向的描述,做積極的鼓勵,孩子的適應能力就越強。
第四件事:給孩子專注的時間
孩子成績好不好,課堂時間非常關鍵。
專注力好的孩子比愛分心的孩子,學習時間能縮短至少一半。
幼小銜接階段孩子的專注力一定不要忽視。
每天給孩子足夠的運動量,運動有助于提升專注力。
給孩子自主安排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專心的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
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短跑。
知識量固然重要,學習興趣和好的學習習慣同樣重要。
幼小銜接階段,做好這四件事情,你的孩子也能成為無縫銜接。
我是棠媽,分享如何與孩子交談、互動,如何培養有后勁的孩子,如何引導他們成為未來獨立的、積極向上的人。
如果你也有孩子,歡迎通關注,轉發和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