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有網貼稱北京大興機場飛往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CZ5968航班在落地過程中啟動復飛程序,引發關注。
“飛機首次下降過程中,產生的顛簸讓人感到不適,失重感一陣一陣。”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乘客吳女士(化名)仍心有余悸。當飛機觸地的瞬間,她清晰地感受到起機輪與跑道接觸時產生的反彈,“緊接著,飛機突然重新拉升,開始復飛。”
“當天天氣看起來挺正常的。”吳女士對南都記者說,再次復飛后,飛機在機場上空盤旋一圈,最終平穩落地。吳女士稱,不知航班復飛的具體原因,航空公司和機場方面也沒有給乘客作任何說明。落地時,吳女士看到機上有旅客因下降過程顛簸導致嘔吐。
據航旅縱橫信息顯示,該航班于5月20日11時14分從北京大興機場起飛,13時03分到達哈爾濱太平機場,比計劃還提早了13分鐘。第一次降落前發生6次重度顛簸、2次中度顛簸、1次輕度顛簸,觸地復飛后發生1次中度顛簸,在機場盤旋1圈。
航空專欄專家瘦駝向南都記者表示,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氣象數據顯示,事發時段機場區域風速較大,相當于6~7級的風力,在此類大風條件下,機組可能在第一次落地后需持續修正飛行姿態,即需執行復飛程序。 該航班復飛后于13:03安全降落,隨后飛機繼續執行后續航班任務。“能夠繼續順利執行后續航班,代表飛機沒有出現損傷,也不會涉及重著陸。”
據悉,飛機觸地復飛(Touch-and-Go)是國際民航組織(ICAO)和中國民航局明確規定的標準操作程序,其本質是為應對突發情況(如惡劣天氣、跑道障礙物、著陸姿態異常等)而采取的主動避險措施。
根據《復飛運行安全通告》(OSB-2025-01),復飛決策的優先級高于強行著陸,旨在通過主動中止風險進近,利用剩余燃油和備降機場資源保障安全。例如,吉祥航空HO2301航班在銀川遭遇沙塵暴時,機組果斷復飛并備降西安,避免了機翼斷裂風險。
南都記者從南航獲悉,5月20日,南航CZ5968(北京大興-哈爾濱)航班在降落過程中遇到低空亂流,為確保飛機落地平穩安全,機組按程序復飛,待氣流平穩后安全落地。
采寫:南都記者鐘麗婷 實習生蔣欣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